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唐亚南, 来源: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医学历史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岭南医学研讨会 年份:2013
在中医学术史和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可从时人和后人对其评价可见一斑.本文对王医案著作、著作的内容及体例进行概述,列举了著作版本及传本,介绍了后世对王氏医案的整...
[会议论文] 作者:马明越,申晓伟, 来源: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王不但是清代的著名温病学家,其治疗杂病也非常具有特色。作者精读《王医案》,系统整理其中有关泄泻病证的医案,将其归纳为抑肝扶脾、厚肠止泻、祛暑化湿等三大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袁久林, 来源: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本文对清代医学家王的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其著述丰富,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与王有关的著作有33种,文章对其进行了例举,并加以简述。...于此可知王不仅对医学理论有所建树,而且在中医文献整理与流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会议论文] 作者:曾国良,陈永灿, 来源: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清代医家王一生著述颇丰,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温病四大家"之一.笔者在研读《王氏医案续编》后,认为王在泄泻辨治上独具匠心,对久泻不止强调肝的气机失调因素,使用抑木疏土、平肝逐痰、柔肝健脾的治疗方法...,同时,强调邪实亦是久泻的重要原因.治疗上,则认为不可滥用温补,给人深刻教训和警醒.文章列举王辨治泄泻病5则医案,并加按评述....
[会议论文] 作者:王淞,刘桂荣,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学术大会 年份:2017
出自中医世家,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王以博览群书,精通医理,潜心临床,精勤著述的治学方法,学贯古今中外,师古而不泥古,开拓创新,立新法新说的治学精神,耿直谦逊,慎思明辨,出心任怨,以德为先的治学特点...
[会议论文] 作者:柳洪胜,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0
通过探析王的脉诊经验,从左右脉、寸关尺及特殊脉象方面揭示他的独特的脉诊体系,以期对我们的1起到指导性作用。...
[会议论文] 作者:张蕾, 刘桂荣,, 来源: 年份:2004
临证以治病求本、辨证论治为圭臬,不存门户之见,其应用仲景方独具慧眼,既善于灵活化裁,又常舍方应用,亦能取法组方,确为学验俱富者,其治学态度大有裨益于学术发展、临...
[会议论文] 作者:王洪忠,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0
  人类各种心理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脉象表现,王对情志脉象(惊悸、愤怒、思虑、郁证等)的表现及代表意义具有深刻的认识,其脉学造诣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王洪忠,齐向华, 来源: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 年份:2011
人类各种心理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脉象表现,王对情志脉象(惊悸、愤怒、思虑、郁证等)的表现及代表意义具有深刻的认识,其脉学造诣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王淞,刘桂荣,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2年会 年份:2012
本文探讨了王从病因和体质角度入手,讲究脉证合参,辨证论治,病机总以血癖为主,从气血虚弱、阴虚血滞、湿热蕴结、寒凝血瘀四方面论治,分别采用补养气血、滋阴行滞、清热除湿、...
[会议论文] 作者:柳洪胜,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0
  运用王的脉诊方法可以准确区分失眠的类型,从而提高临床水平。分别例以弦驶脉,歇止脉,干脉,清冷脉在失眠脉诊方面的具体应用来指导临床。...
[会议论文] 作者:张蕾, 来源: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二次学术年会 年份:2012
从王医案入手,探讨医家对老年病的诊治特色,以期能为现代老年病的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擅察脉色,注重体质禀赋特点,在处方用药上提出"病同体异,难执成方",主张辨治要...
[会议论文] 作者:马明越, 申晓伟, 方朝义,, 来源: 年份:2004
为清代著名医学家,一向以精研温病而著称。然其于外感之外,在内科杂病辨治方面亦有深厚造诣。王氏十分重视脉诊在临证时的应用,认为脉不一定完全可凭,但大多数可参。特...
[会议论文] 作者:彭景星, 来源:第十三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年份:2013
治痰,遵“痰因气滞热郁而成,治当清热理气为先”之古说,摒弃“诸痰橘半茯苓草”之套法,依“运枢机,通经络”之用药法,调理“枢机气化”。...
[会议论文] 作者:冯崇廉;, 来源:广州2007年中医药学术大会 年份:2007
  王乃晚清江浙名医,于中医理论、临床皆有精深造诣,尤精于温病,与叶桂、薛雪、吴瑭一起,被后世称为清代温病四大家。张山雷誉其“临证轻奇、处分熨贴,亘古几无敌手”(《经...
[会议论文] 作者:林素,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年份:2013
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先探讨台湾新“体服务”之服务内容,并论述其意义,再追溯古有关之记载,透过现代与古典之相互对照,理解中国古代丧礼安排与新兴“体服务”二者之关系,进而探讨此新兴“体服务”对于“事死如事生...
[会议论文] 作者:吕志杰,靳红微,班光国,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是清代温病学派四大名家之一,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以后之‘集大成者’。《回春录》与《仁术志》是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后世的医家们认为王氏造诣深邃,见识卓越,临证轻奇,机轴灵活。...
[会议论文] 作者:王勇奇;,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年份:2016
作为近代温...
[会议论文] 作者:李妍,, 来源: 年份:2004
中国是传承了数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其传统文化礼仪——敬老,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于演变,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主要浅述燕、飨和食从上古时代开始,社会的统...
[会议论文] 作者:朱丹丹, 来源: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15年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年份:2015
在《仪礼》的冠礼与昏中,醮总是与醴相对出现.本文主要介绍醮的内容和冠昏中醮与醴的差异,并试分析醮存在的原因.同时对醮的沿革作简单梳理,以求能够历史地把握醮演变的脉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