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07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杨刚亮,马朝龙, 来源: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通过对龙门石窟风化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龙门石窟风化病害普遍存在且状况严重;提出龙门石窟风化病害按照由急到缓的程度,其风险等级可划分为:露天碑刻→露天→雕→窟内...
[会议论文] 作者:张乃翥,张成渝, 来源: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其创始年代约在魏孝文帝锐意汉化并极力推动迁都洛阳的太和中叶。此时的北魏境内,佛教石窟寺崇拜已走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路程。基于此,本文研究龙门石窟魏、唐造像中所包含的西域文化因子。...
[会议论文] 作者:马朝龙,李随,森陈建平,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 年份:2012
  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多年来监测收集的气象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和研究,总结了龙门石窟区域的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河水、泉水等因素的基本规律,通过对这些环境因素的...
[会议论文] 作者:刘起霞, 李化, 张彦,,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从分析洛阳龙门石窟的风化现状入手,结合3个试验洞窟(潜溪寺、皇甫公窟和路洞)的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将龙门石窟的破坏作用系统地分为力学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3类,分...
[会议论文] 作者:李心坚,田玉娥,高东亮, 来源:全国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龙门石窟属于露天石质文物,相对馆藏文物来说更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遭受破坏,所以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龙门石窟的保护不是通过一两个工程就能解决的,更多的需要日常维护来进行.近几年来,龙门石窟做了大量日常维护工作....在这些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重点介绍其中一个方面——封缝技术.包括封缝的工作步骤、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期望能对以后龙门石窟甚至于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中类似的问题起到一定借鉴...
[会议论文] 作者:李春梅,裴学胜, 来源:第三届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5
采用现代化数字手段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是目前文物工作的发展方向.龙门石窟具有巨大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其数字化保护方案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了龙门...
[会议论文] 作者:李祥民,周宗乾, 来源: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亚洲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4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本文探究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和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的...
[会议论文] 作者:刘成,刘景龙,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1
龙门石窟表面分化层黑色污染的形成由来已久.它严重破坏了石窟的环境风貌,也影响对石窟艺术的研究与观赏.本文通过反复试验和分析,将黑色污染物按成分和结构分为三类.针对不...
[会议论文] 作者:高东亮,李心坚,范子龙, 来源: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石灰岩质石窟的代表.石灰岩独有的特性一方面使石窟能得到较好地保存,另一方面,风化的防治却是一个难题.现在,多数专家在这一方面主张以试验为主,不主张大规模施工治理....在这种不宜实施治理情况下,我们应当提前对石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将来的治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本着这一目的,对龙门石窟现状展开调查;本文报告了龙门石窟唯一一处千手千眼观音像龛保存现状的...
[会议论文] 作者:范子龙, 来源: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微生物病害是导致石质文物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对石质文物的腐蚀可划分为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微生物病害种属调查,从四个途径探讨了微生物对碳酸盐岩腐蚀机理,提出预防性保护应该得到重视....龙门石窟微生物病害多存在于有渗水病害的洞窟,微生物是腐蚀破坏石刻艺术品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微生物腐蚀机理,对于改善洞窟环境,治理水患,从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护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十分...
[会议论文] 作者:马朝龙,杨刚亮,陈建平, 来源: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 年份:2008
龙门石窟自开凿以来,长期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造成雕刻的风化剥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雨水、冷凝水、地下水等的侵蚀.洞窟渗漏水是危害石窟安全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会议论文] 作者:季云博, 来源: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 年份:2018
中华文明的起源在河洛,这里有河图洛书、龙门石窟、十三朝古都汉魏遗址、隋唐大运河.还有高浮雕木板刀刻、龙门石窟木版年画、唐三彩等非遗技艺,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本文尝试将大运河洛汴段非遗技艺、龙门石窟、汉魏古城...
[会议论文] 作者:李心坚, 来源: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详细介绍了龙门石窟新发现洞窟的防水工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工程的优点,提出了两个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最后谈到了该防水工程对保护工作者的一点启迪。...
[会议论文] 作者:任塘珂, 周明华,, 来源: 年份:2014
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自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
[会议论文] 作者:郑蕾蕾, 伏学智,, 来源: 年份:2004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文运用Excel软件和Kgraph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整理,并用DPS统计分析系统对环境监测数据,包...
[会议论文] 作者:郑蕾蕾, 来源:第十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 年份:2016
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文运用Excel软件和Kgraph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整理,并用DPS统计分析系统对环境监测数据,包括...
[会议论文] 作者:王献平,张松安,李韧,万叶青, 来源:首届全国文物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与保护学术会议 年份:2014
  本文依据《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推荐的计算公式和容许振动速度,分析了施工期打桩、强夯以及运输车辆振动对龙门石窟文物本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振动影...
[会议论文] 作者:王敏,齐永安,李妲,孙长彦,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0
@@洛阳龙门石窟上寒武统固山组以鲡粒灰岩、生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出露地层厚约120m,其下部厚16.5m的薄层状泥晶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交互沉积层段中发育了大量的生物...
[会议论文] 作者:, 来源:2013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 年份:2013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龙门石窟这一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解决遗产地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是本规划的工作重点。 规划围绕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从遗产.风景、旅游...
[会议论文] 作者:陈少乐,刘阳,冯小刚, 来源: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2018
但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区域联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遗产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矛盾.如何协调其发展矛盾,发挥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其文化脉络的连续性,是建设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坚强基石.本文以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与周边地区的规划为例...,通过博弈分析、探讨“文化+区域规划”、“文创小镇”、村庄有机更新等方法延续龙门石窟历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