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陶夏新,陶正如, 来源: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地震灾害管理体制,指出这一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体制面对市场经济所显现的不足和目前使用金融手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具体探讨了地震保险费率...
[会议论文] 作者:刘充;陶夏新;, 来源: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本文基于场点处地震动傅里叶幅值谱的一般公式,推导了简化公式,在随机过程最大值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将均方根加速度衰减关系推广到水平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尝试给出一套适合于...
[会议论文] 作者:刘海明,陶夏新, 来源: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 年份:2010
针对近场地震动场预测的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磁县断裂上7.5级地震震源模型的建立。全局参数主要根据区域地壳结构、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半经验标定公式确定。局部参数分两组,一组是描述凹凸体的,主要根据详细的活断层探查资料和标定公式确定;另一组是k平方模型参数。......
[会议论文] 作者:董连成,陶夏新, 来源: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2003
工程场地条件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动力基础的设计、抗液化分析、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和工程地震学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土层剪切波速结构是工程场地条件的重要的基本参数,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利用实测面波或从地脉动台阵中推得的瑞利波或勒夫波......
[会议论文] 作者:张景发,陶夏新, 来源:2001年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 年份:2001
详细探查城市及其周边发育的活断层对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卫星遥感技术能在大城市活断层探测初期发挥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非常重要,选择恰当的遥感数字...
[会议论文] 作者:师黎静;陶夏新;, 来源: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学会会议 年份:2002
  为了研究开发方便、经济、可靠的场地速度结构探测方法,特别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大、中城市中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利用地脉动观测分析反演场地浅层速度结构的技术途径.从二维...
[会议论文] 作者:陈学良,陶夏新, 来源: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学会会议 年份:2002
  本文给出了粘性土挡土墙地震主、被动土压力的解析解.与文献[1]中给出的静力广义库仑理论的分析相似,本文假定粘性回填土形成三角形土楔体并处于拟静力极限平衡状态.粘聚...
[会议论文] 作者:左惠强,陶夏新,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信息与空间科学)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温瑞智,陶夏新,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届年会 年份:1997
生命线系统的震害预测和震害分析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该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管理分析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生命线系统空间数据库,并根据生命线系统各自的特点,结合......
[会议论文] 作者:郑广芬,陶夏新,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 年份:1990
[会议论文] 作者:赵纪生,陶夏新, 来源: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学会会议 年份:2002
为了突破目前地震地表破裂数值模拟与实际覆盖土层破裂的本质相差甚远的困难局面,本文借助Hill提出的材料分叉原理,用声学张量检测剪切带萌生的条件,剪切带出现后,在连续位移场中引入间断位移,由此引起的局部应变增强部分凝聚到材料之中,得到标准的Galerkin近似......
[会议论文] 作者:姚保华,陶夏新, 来源: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学会会议 年份:2002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WebGIS技术的特点与发展,分析了现有的、基于GIS的防震减灾系统的不足,讨论了创建更合理的防震减灾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防震减灾模型.同时,采用ArcIMS软件,探讨了该系统的组建模型及其应用的可行性.......
[会议论文] 作者:董连成[1]陶夏新[2], 来源: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2003
工程场地条件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动力基础的设计、抗液化分析、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和工程地震学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土层剪切波速结构是工程场地条件的...
[会议论文] 作者:李萍,陶夏新,颜世菊, 来源:2005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5年年会 年份:2005
本文以SPOT卫星在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发生前、后获取的1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采用了一种新的灰度匹配办法,突出地震引起的图像灰度差异,完成震害的变化检测。经与震害地面调查的详细数据对照,初步建立了震害评估的概率模型,以发生概率的最......
[会议论文] 作者:陈学良,金星,陶夏新, 来源: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对循环荷载下软土刚度退化、动强度降低及残余应变势的研究现状作了探讨,针对动三轴、动简剪、动扭剪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多项式形式的动态残余应力势模型,分别给出了等幅循环荷载的相对残余应力势及不规则荷载的局部相对残余应力势的概念,并通过试验结果加......
[会议论文] 作者:耿淑伟,陶夏新,王国新, 来源: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与实计模拟记录反应谱对比讨论了各种关于设计反应谱长周期下降段的规定,认为在6s内的长周期部分,以T-1为下降段曲线为好;根据对数字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对更长周...
[会议论文] 作者:陶夏新,孙晓丹,陶正如, 来源: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全面介绍了美国三个重要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领导的一个世界瞩目的研究项目--新一代地震动衰减关系.具体介绍了项目的目标、内容、当前的进展、可能得到的成果;讨论了未来...
[会议论文] 作者:赵纪生[1]陶夏新[2], 来源: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学会会议 年份:2002
  为了突破目前地震地表破裂数值模拟与实际覆盖土层破裂的本质相差甚远的困难局面,本文借助Hill提出的材料分叉原理,用声学张量检测剪切带萌生的条件,剪切带出现后,在连续...
[会议论文] 作者:温瑞智,陶夏新,谢礼立, 来源:第五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 年份:1998
该文介绍了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及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文中论述了系统的设计、研制思路,简述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模块的功能。...
[会议论文] 作者:孙晓丹[1]陶夏新[2], 来源: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对汶川Ms8.0级地震主震近场范围地震动进行模拟.模拟采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有限断层地震动随机合成方法,即,每个子源的震源谱拐角频率与该子源被触发时已破裂的子源总数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