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郭学良,洪延超,国光,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对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中尺度模式中的积云参数化问题、对流成冰剂播撒增雨机理和扩散研究、暖可吸湿性物质播撒增雨机理...
[会议论文] 作者:沈志来,金德镇,雷恒池,张庆,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介绍2004年7月1日一次降水物理飞机探测结果,分析了云系微物理的某些特点,并提出的冷暖区内粒子高浓度产生的可能机理....
[会议论文] 作者:陈跃,国光,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对WMO物理化学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组第21届会议进行了介绍.文章介绍了会议成员、PCCWMR工作组进展、现行人工影响天气信息、近期物理化学有关活动等内容....
[会议论文] 作者:徐文霞,施文全,谢向阳,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冰雹出现概率小,但危害极大.了解冰雹的特征回波,对于识别雹、建立冰雹数值模式、研究成雹机制和防雹对策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采用新疆五家渠和乌鲁木齐两部新一代雷达...
[会议论文] 作者:雷恒池,金德镇,吴玉霞,娇恒,赵震,张庆,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P.V.Hobbs对美国中纬度气旋云系结构观测后,很多学者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近年来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发展很快,希望用模拟来研究、降水物理过程,以弥补实测资料不足的缺陷.因不同地区降水云系结构不同,不易获取得空地一体化的观测资料....各地气象和地形条件不一样,云和降水的条件不同,降水的微物理特性也不会相同.云雾物理专家呼吁建立一长期稳定科学示范基地,加强对当地的结构、降水过程、机理的观测研究,深入...
[会议论文] 作者:郭学良,国光,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液态CO2和AgI播撒过程的三维混合人工增雨模式,比较研究了人工播撒液态CO2和AgI播撒对与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内-15~-20℃层中播撤液态CO2和AgI时,可以产生同样的动力与微物理作用...
[会议论文] 作者:郭学良,雷恒池,刘莉,牛生杰,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层状的垂直尺度及云中的上升速度较小,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是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主要降水云系,深入地研究层状的降水机制无疑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层状催化后...
[会议论文] 作者:徐文霞,谢向阳,施文全,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冰雹出现概率小,但危害极大.了解冰雹的特征回波,对于识别雹、建立冰雹数值模式、研究成雹机制和防雹对策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采用新疆五家渠和乌鲁木齐两部新一代雷达近3年的观测资料,得出冰雹的一些强度场特征回波...
[会议论文] 作者:刘莉,牛生杰,郭学良,雷恒池,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层状的垂直尺度及云中的上升速度较小,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是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主要降水云系,深入地研究层状的降水机制无疑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层状催化后过冷水消耗与恢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
[会议论文] 作者:崔莲,于勇,李薇,孙海燕,陈知新,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用2000-2003年4~7月常规天气资料、长春713雷达回波资料,统计分析了春季不同月份层状、对流、积层混合三类降水回波的分布,发现积层混合为5、6、7月份吉林省主要...
[会议论文] 作者:雷恒池,樊鹏,余兴,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对于降水机制的研究,历来是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自从Bergeron1950年提出"播种-供应"降水机制后,Hobbs领导开展的美国温带气旋结构探测研究,用观测事实证明了...
[会议论文] 作者:刘建军,牛生杰,杨有林,赵维忠,翟涛,闫蓉,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在总结宁夏与人工增雨作业密切相关的云和降水学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宁夏层状的降水特点以及层状的宏、微观特征,并从宁夏层状液态水含量分布、自然降水效率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宁夏层状的降水潜力...,并由此认为宁夏降水性层状的过冷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工增雨潜力较大....
[会议论文] 作者:濮江平,单陈华,国光,毛节泰,姚展予,贺杰,冯圆,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采用离散坐标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根据飞机观测到的宏观微观物理参数分布,模拟计算特定地区云顶向上的辐射谱分布,并且与静止地球卫星观测到的对应像素点上红外三个通道辐射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层状在特定时间地点...、地面反照率、底高度、体的厚度、的光学厚度和滴有效半径和大气状况垂直分布确定的情况下,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的向上单色辐射通量密度与卫星观测到的红外通道辐射通量密度基本一致.采...
[会议论文] 作者:刘五一,,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5
卫诗是《诗经》中历来受到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婚恋诗,更是精彩纷呈。尽管历来论《诗》者对卫诗多有微词,但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结合卫诗的内容...
[会议论文] 作者:酆大雄,王广河,石爱丽,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对人工降雨中层状冷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播催化过程、催化剂量的估算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关于播作业的几点建议....
[会议论文] 作者:刘建军,杨有林,赵维忠,翟涛,闫蓉,牛生杰,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在总结宁夏与人工增雨作业密切相关的云和降水学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宁夏层状的降水特点以及层状的宏、微观特征,并从宁夏层状液态水含量分布、自然降...
[会议论文] 作者:王令[1]康玉霞[1]丁青兰[1]张蔷[2],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多普勒天气雷达采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对发生在大气层中的、降水等天气现象进行探测,是研究云和降水物理学、动力学,分析和预警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最有效的重要工具之一.多...
[会议论文] 作者:刘卫国,刘奇俊,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西北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降水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对云和降水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形的抬升增强了的发展;地形的作用也改变了的降水特征,甚至使降水的主要机制也发生改变.研究也表明,复杂地形也影响到了对的微物理特征及发展机制,冰相微物理过程得...
[会议论文] 作者:齐彦斌[1]金德镇[2]纪英瑛[2],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本文利用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KLWC液态含水量仪等仪器,对积层混合进行了作业前后穿探测.资料分析显示(1)积层混合液态水含量十分丰富,过冷水含量最大可达3.3g/m3,...
[会议论文] 作者:刘佳,董峰, 来源:全国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年会 年份:2005
本文对空间碎片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因素进行诠释.将每个碎片看作相互没有作用力并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同时根据碎片演变形状的变化,定量划分碎片的演变阶段为从释放起的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