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 来源:2015中国力学大会 年份:2015
在飞行器设计中,必须深入分析结构与空气之间的气动弹性耦7,避免和抑制由此产生的颤振.尽管航空界、力学界对上述问题已有长期研究,但多数研究基于简化模型,导致研究方法无法...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 来源:第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和运动稳定性会议 年份:1998
先进机械系统普遍具有主动控制环节和各种非线性因素,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动力学行为。该文讨论了这类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控制中的若干问题,侧重于部件间的非线性相互作......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 来源:中国科协第九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会 年份:1996
该文总结了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发现的各种混沌现象及其形成的途径,概述了研究混沌现象的各种方法、特别是实验方法,评述了控制混沌运动的进展。然后指出了机械系统混沌运动分......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 来源:第六届全国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1997
反馈环节中的时滞会导致受控系统失稳,制约着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该文分析了线性和非线性时滞反馈系统的若干动力学问题,概述了作者的近期研究结果,指出了值得研究的......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 来源:2013中国力学大会 年份:2013
本报告阐述从工程科学角度研究这类热防护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思路,介绍如何对机械连接式热防护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模型修正、如何预测高温环境下的结构振动模态,如何预测高温环境和宽频带声激励联合作用下的结构振动响应等问题.研究表明,机械连接中的弹性约束和......
[会议论文] 作者:吴志强;胡海岩;, 来源:第六届全国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1997
为了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运动稳定性,人们提出了四轮转向系统,并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对四轮转向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研究是针对线性汽车模型和无时滞......
[会议论文] 作者:吴志强,胡海岩, 来源:第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和运动稳定性会议 年份:1998
用矩阵法求常微系统非半单分岔的Normal Form时,需要求解一系列的线性符号方程组。其中,非共振项系数的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已经解决;共振项系数的方程组,还未见一般的解法,因为这种方程组的系......
[会议论文] 作者:刘铖;胡海岩;, 来源:2014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 年份:2014
  在有限元分析领域,区域分解方法(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是一种实现并行化仿真计算的有效策略。近年来,为了提高仿真计算效率,基于有限元网格撕裂对接技术(Finite...
[会议论文] 作者:刘铖;胡海岩;, 来源:2014年“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年份:2014
  近年来,大量柔性索网、薄膜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以满足构建大口径天线、大面积太阳帆等大型轻质可展开空间结构的要求。随着空间结构尺度的增加,这给预测并改善该结构......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王在华;, 来源:力学2000学术大会 年份:2000
概述时滞受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系统的建模与简化,高维系统的全时滞稳定性和稳定性切换,短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时滞非线性系统的主共振、亚谐共振......
[会议论文] 作者:孙伟,胡海岩, 来源: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 年份:2004
本文推出了一种旋转式多级磁流阻尼器,将阻尼器的输出力分为7个等级,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该阻尼器的简化模型.为了将磁阻尼器应用于机翼操纵面的振动抑制,建立了包含阻尼器...
[会议论文] 作者:黄锐,胡海岩, 来源:第十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 年份:2016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空气动力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型降阶方法,其非线性降阶模型由多个Wiener 模型并联所得.为提高Wiener 模型的辨识精度,提出了线性状态方程串联...
[会议论文] 作者:刘博,胡海岩, 来源: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 年份:2008
为了研究群时延对受控机械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受控二级倒立摆为对象,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了LQ 控制下,Butterworth低通数字滤波器群时延引起的闭环系统稳定性切换现象。......
[会议论文] 作者:胡海岩;钱小勇;, 来源:国际结构控制与健康诊断研讨会 年份:2000
为了扩展吸振器的工作带宽,提出一种实时调节弹性元件的半主动吸振器,文中给出了吸振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吸振器工作频段与系统参数间关系,介绍了吸振器的实现方案及实验,实...
[会议论文] 作者:崔德福,胡海岩, 来源:2015中国力学大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王立峰,胡海岩, 来源: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 年份:2004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弹性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纳米铜线的动力屈曲,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采用内嵌原子势描述纳米铜线的原子间相互作用.模拟了不同载荷下纳...
[会议论文] 作者:金栋平,胡海岩, 来源:第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和运动稳定性会议 年份:1998
应用精确的连续系统模态理论,提出了计及高阶模态时组合梁碰撞振动的描述方法,并给出了当结构系统存在非线性时碰撞的精确实现算法。...
[会议论文] 作者:许明田,胡海岩, 来源:中国力学学会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学术大会 年份:1997
该文提出一求解非线性振动周期解的新解析方法,用该方法可方便地求得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周期响应,并可用于研究分叉和浑沌现象。...
[会议论文] 作者:金栋平,胡海岩, 来源:第六届全国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1997
该文分析了具有Hertz碰撞力的两柔性梁自由碰撞振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揭示系统的模态具有非相似性质。...
[会议论文] 作者:金栋平,胡海岩, 来源:新世纪力学研讨会——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回顾与展望 年份:2001
首先定义了碰撞点、碰撞域和碰撞边界概念,并以一个双约束映射来反映碰撞振动过程.当该映射包含随机变量时,给出了碰撞时间、碰撞速度以及随机映射的计算表达式.由于只有约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