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罗宏杰, 来源:第六届无机材料专题——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进展研讨会 年份:2014
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是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的发展新趋势.本报告简要介绍了材料基因工程研究的国内外反应动态,并结合上海大学085内涵建设项目,着重介绍了上海大学在材料基因...
[会议论文] 作者:高彦峰,罗宏杰, 来源: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层论坛暨第7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先进电子材料研讨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任强, 罗宏杰, 周廉,, 来源: 年份:2004
多孔钛作为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与人骨接近比强度高等优点。多孔植入体允许新骨长入其孔隙内,可以在植入体和骨之间形成机械锁合以提高骨结合强度...
[会议论文] 作者:罗宏杰,王秀峰,黄晖, 来源: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00
本文以Ti(SO4)2为前驱物,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锐钛矿型TiO2薄膜,测定了薄膜的物相、厚度、折射率等,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薄膜在紫外光下降解苯甲酸溶液的性能,探讨......
[会议论文] 作者:刘溶,黄晓,罗宏杰, 来源:’1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年份:2012
  有机硅是常用的石质文物保护材料,保护剂凝胶化后能提高石质基体耐候性能,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然而,有机硅材料在干燥过程中常常发生开裂,严重时造成石质基体的崩解。   ......
[会议论文] 作者:罗宏杰,王秀峰,黄晖, 来源: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00
本文以Ti(SO4)2为前驱物,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锐钛矿型TiO2薄膜,测定了薄膜的物相、厚度、折射率等,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薄膜在紫外光下降解苯甲酸溶液的性能,探讨......
[会议论文] 作者:罗宏杰,吴隽,李家治, 来源:2005年古陶瓷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从我所第一任所长周仁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首开古陶瓷的科技研究工作至今,70余年的历史已匆匆飞逝。在过去的研究岁月中,我们许多老科学家甘愿寂寞,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领域,为中国古代名瓷的恢复、古代名瓷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古陶瓷的科技发......
[会议论文] 作者:罗宏杰,王芬,杨云, 来源:200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年份:2005
古陶瓷器型结构的数字化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器型的数字化研究,可以实现如下目的,①使器型结构特征易于为大众研究者掌握,不再深不可测,②数字化后的器型结构易于存储、提取、分析和对比,对于综合辅助鉴定、甄别和断代有一定意义,③配合旋转透视式剖面分......
[会议论文] 作者:苗鸿雁,罗宏杰,丁常胜, 来源:2003年第六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 年份:2003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Sb-SnO纳米粉体,借助XRD、TEM等测试方法,系统的研究了NHOH的滴加速度、水热反应温度及水热反应时间等水热工艺条件对粉体颗粒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影响机理....
[会议论文] 作者:王芬,林营,罗宏杰, 来源: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3
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利用直接金属氧化法(DIMOX)制备了SiC颗粒增强AlO-Al基复合材料,并详细叙述了此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该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了SiO层、合金成分和温度制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会议论文] 作者:张良苗,高彦峰,罗宏杰,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采用水热制备技术,以偏钒酸铵和草酸为原料,制备了二氧化钒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拉曼光谱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晶相为VO2(B)相...
[会议论文] 作者:王芬,李强,罗宏杰,Robert Anderson, 来源: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年份:2009
耀州窑以宋代橄榄青刻印花瓷闻名于世,而有关月白釉瓷则知之者较少。20世纪80年代耀州窑遗址大规模发掘之前,人们几乎不识耀州窑月白釉真面目.从黄堡地区耀州窑遗址发掘中,考古......
[会议论文] 作者:王芬,罗宏杰,李强,Robert Anderson, 来源: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年份:2009
耀州窑以宋代橄榄青刻印花瓷闻名于世,而有关月白釉瓷则知之者较少。20世纪80年代耀州窑遗址大规模发掘之前,人们几乎不识耀州窑月白釉真面目.从黄堡地区耀州窑遗址发掘中,考古......
[会议论文] 作者:张良苗,罗宏杰,高彦峰, 来源: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韩向娜,黄晓,罗宏杰, 来源:’1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年份:2012
本文对薄荷醇作为临时性加固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文物保护和考古现场,临时性加固技术是加固保护脆弱文物遗迹和安全转移文物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从1995年起,环十二烷就被频繁地用作临时性加固材料,并且近几年来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虽然很多文物保......
[会议论文] 作者:王芬,罗宏杰,李强,李伟东, 来源: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年份:2009
在唐宋时期的中国古陶瓷釉中,人们发现了多种分相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为引人人胜的是乳光蓝色现象,因为它使得釉玻璃体在无色料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出蓝色,这对于现代分相色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关玻璃体中分相现象的研究指出,分相是玻......
[会议论文] 作者:丁常胜,苗鸿雁,罗宏杰,王秀峰, 来源:中国真空学会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以Ti(SO)为前驱物,尿素为沉淀剂,SnCl为掺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Sn-TiO薄膜.利用XRD、SEM和UV-VIS等测试手段对薄膜的物相、表面形貌和吸光性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SO)的浓...
[会议论文] 作者:徐嫦松,李伟东,李强,罗宏杰, 来源: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年份:2015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南方著名的窑场之一.创烧于唐,中经五代、北宋,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主要产品有青釉瓷、白釉瓷、彩绘瓷、黑釉瓷、绿釉瓷,品种极为......
[会议论文] 作者:赵静,罗宏杰,李伟东,王丽琴, 来源: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年份:2015
  陕西宝鸡东风镇汉墓所发掘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灰陶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其中,具有典......
[会议论文] 作者:王芬[1]罗宏杰[2]RobertAnderson[3], 来源:200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年份:2005
本文通过组成、显微结构分析及工艺实验,探讨了高丽青瓷色彩质感形成的机理与外观艺术特征,并与部分中国著名青瓷进行了比较.从微观结构上指出,高丽青瓷的质感来自于其釉较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