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徐家煌,, 来源: 年份:2004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和王如松博士提出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县级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不同于自然界中的其它系统,它...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 年份:2006
本文讨论了基于生态位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在生态研究中的意义;生态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内涵的关系;研究了作为生态学前沿研究热点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服务内涵、分类和正负测度;基......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 年份:2004
生态学一词虽然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但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系统思想却源远流长。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形成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类生态理论体系...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1
讨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国际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学研究动向,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转型方法.重点介绍了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中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 年份:200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撑点是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区域生态安全是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稳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和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支撑能力的测度...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 年份:2006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化的生态学基础。在座的都是老前辈,我不能讲是报告,只能是我们的一些观点、一些工作,向各位前辈汇报一下,希望大家提出一些意...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 年份:2009
系统论述了生态的“耦合关系、系统学问与和谐状态”三种内涵;阐明了城市生态的社会行为、物质代谢和自然环境三层结构;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要强化城市的肺(森林、绿地、城...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2012广州论坛·新型城市化发展高峰论坛 年份:2012
生态,实际上是人类生态,是人的生存、发展、繁衍、进化所依存的各种必要条件和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去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2006年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 年份:2006
城市的生态学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藕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即物、事、人在政......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 年份:2005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俗称,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2003年海峡两岸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城市是一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整合、......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首届北京生态建设国际论坛 年份:2005
  一、生态政区:区域可持续能力的生态建设途径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全国首届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城市是一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整合、...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5
本文运用复合生态系统方法剖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认识、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6个误区,探讨了产业转型的生态学原理和整合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2008北京国际生态修复研讨会 年份:2008
人类文明就是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天人生克的渐进演化和学习过程。原始文明以采摘狩猎为特征以发明用火和金属工具为标志,是一种自生式的社会形态;农业......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全国第三届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7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第三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 年份:20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以农民为本,保障农田、农业、农村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农民的身心及社会生态关系的健康。农田生态健康指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文、土壤、气候条件、...
[会议论文] 作者:王如松, 来源: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 年份:2005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方法剖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各种右的和左的偏差,分析了认识上的8个误区,提出了观念转型、体制改革和功能重组的循环经济建设大3R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