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陈丕基,石宝珩,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9
石宝珩又向潘云唐咨询信中提到的人物。潘云唐作答:收信人建猷是尹赞勋,赓阳是李春昱;信中提到的谢季骅是谢家荣,孙铁仙是孙云铸。...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 年份:2009
李四光与翁文灏都是我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他们不但是我国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而且还是我国整个近现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与组织者。翁文灏和李四光...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2014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年份:2014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自1929年3月开始,至1931年10月结束,共历时两年7个月.正式成员7人;包括有相当工作经历的中壮年地质学家3人——丁文江、谭锡畴、赵亚曾,壮年测量...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科普与中国梦高层论坛暨201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4
  作者自幼钟情于科普著作的阅读。大学时期开始赏试从事科普翻译与创作,从最初的短篇、中长篇文章,到后来数万字、20多万字的专著(图书),并从事科普书刊的编辑审校工作。同时......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5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3
本文介绍了作者的导师-最长寿的地质学家崔克信教授,介绍了崔克信从小学习历程及工作历程,介绍了出版的论文集及成就,作者以求学经历为例介绍了崔克信教授对作者的教导及工作态......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2012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年份:2012
  本文将地球科学文化初步划分为4大类:①文献文化:关于地球科学的图书文献资料;②学府文化:在大,中,小学设置地球科学有关课程,提高其重要性地位,编乡土地学教材,设置新专业,如旅游......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5
地质科学大师们的人生哲学,也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主要从爱国热情、刻苦专研的精神、实践性、多才多艺、无私奉献、团队精神的等6个方面对地质科学大师的...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丁文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本文介绍了他平生事迹,论述了其对地质研究的徐霞客精神及其人格风范。...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新世纪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人文科学与理工科学交叉与结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理交融”。“科技文化学”正是这一潮流之中的重大成果。各不同科学门类都有它的“文化学......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 年份:2010
本文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地球系统科学”正是以“地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地球系统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3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本文记述了作者从上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上《中国区域地质》课时,听老师讲到中国“北方震系”标准剖面的创立者是高振西,第一次知道了高振西先生的名字进而认......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0
@@敬爱的王鸿祯院士离我们而去了,同想从心仪到亲身受教的半个多世纪,实在是感慨万千。早在“大跃进”的1958年,我们对王鸿祯先生的大名就已耳熟能详了。当年春夏,我在北京大学地......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纪念丁道衡、乐森璕、罗绳武三位贵州籍地质学家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今年9月19日,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乐森璕教授110周年诞辰。而今年2月12日则是他的20周年忌辰。这位以90高龄辞世的伟大学者,以其卓越...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7
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文章讲述了中国地质学会重要领导人、地质大学创办人尹赞勋先生的卓越贡献。他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第10、12-15、19、26、29-30届理事会编辑、第15-18、20-28届理事,第30-32...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陈国达先生不但是古生物学家,更是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文章讲述了笔者与陈国达先生生前的接触。陈国达先生作为一位文理兼长的科学大师,给人们印象极为深刻,他的“地洼学说......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2015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年份:2015
  程裕淇是我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大师。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地质部副部长,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2016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年份:2016
人们选择“地质行业”,一开始可能有“免费旅行”“游山玩水”“野外津贴”等低级、狭隘的想法。然而,随着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绩,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质事业的强调和重视,自己也......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和李四光。这也许是整个地质科学界绝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事实。今年章、丁、翁、李的逝世年份恰好都是整五整十。丁文江逝世于1936年1月5日,享年49岁,今年是他逝世80周年。章鸿钊逝世于1951年9月6......
[会议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0
@@卓越的地质科学大师黄汲清院士离开我们已整整15年了,但他的伟业丰功,永垂科学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汲清先生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小地主家庭。少幼聪颖好学,成绩名列前矛。而且,他思想先进,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他在成都四川省立联合中学、天津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