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1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铁林;段传志;, 来源:第3届中国医师论坛 年份:2003
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rtional neuroradiology)(血管内神经外科学)是神经外科及介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介入技术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的新兴学科,是介入技...
[会议论文] 作者:何旭英,段传志,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的重要手段。随着机械性栓塞材料。特别是MDS和GDC等可控性微弹簧圈技术的进展。栓塞动脉瘤几乎可以达到与手术夹闭相同的效果。但各种机械性栓塞材料有其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本文主要对机械性栓塞材......
[会议论文] 作者:李辉,何旭英,段传志,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4
本文介绍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反复复发1例,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虽然是大脑后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治疗的首选,但如何判断闭塞的范围,减少动脉瘤复发仍然有待进......
[会议论文] 作者:郭元星;李铁林;段传志;欧陕兴;, 来源:第一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分子影像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报道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tid-cavemous fistula,TCCF)治愈率85%~98%,复发率为13%~9%。用可脱性乳胶球囊栓塞TCCF成功率可达到90%。但部分病例血管内栓塞后由于种种......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徐如祥, 来源: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脑膜瘤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治疗的成功经验,旨在提高脑膜瘤治愈率及病人生存质量,实践证明,该方法效果明显。...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徐如祥, 来源: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 年份:2004
  目的:探讨颈内-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145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DSA下行血管内栓塞,其中55例62个动脉瘤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检......
[会议论文] 作者:郭元星;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目的:研究影响TCCF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效果的因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对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法:对116例TCCF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全部数据用SPSS1......
[会议论文] 作者:郭元星;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方法选择、栓塞技术要点及随访意义。方法:对119例CCF病人共行128次栓塞,其中,股动脉入路112例,股静脉入路4例,股动脉+股静脉联合入......
[会议论文] 作者:郭元星,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目的:观察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主要通过患者再次入院、部分电话访问及信访完成。信访以临床问卷调查为主,再次入院以脑血管造影复查及MRA,了解CCF栓塞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否复发及复发的原因。结果:119例TCCF患......
[会议论文] 作者:王双全,李泽福,李建民,隋德华,段传志,姜晓丹,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何旭英,柯以铨,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 年份:2013
[会议论文] 作者:郭元星,汪求精,尹方明,段传志,李铁林,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假性动脉瘤为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引起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在鼻腔则会引起凶险的鼻出血,属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急诊治疗范围之列。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例创伤性颈动......
[会议论文] 作者:何旭英,段传志,李铁林,汪求精,徐如祥,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施行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1328例1370个。其中,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的85例90个动脉瘤中,有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电熔可脱性弹簧圈(G...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何旭英,柯以铨,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 年份:2013
[会议论文] 作者:王双全,段传志,姜晓丹,李泽福,李建民,隋德华,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李铁林,段传志,黄庆,赵刚,韩志安,尹方明,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1
本文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就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特点和注意事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血管内栓塞的药物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尹方明,黄庆,徐如祥,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生物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69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469例脑动静脉畸形,467例痊愈,2例死亡.469例病人共行1108次栓塞,栓塞......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何旭英,方兵,徐如祥,陈建华, 来源: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 年份:2004
  本研究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研究,旨在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动脉瘤栓塞治疗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陈建华,段传志,何旭英,方兵,徐如祥, 来源: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目的:探讨3D DSA在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疑诊或确诊动脉瘤的病例,栓塞术前、术中行3D DSA检查,其中10例作3DDSA随访。结果:49例中经3D DSA证实共检出47例53个动脉瘤,3D DSA对动脉瘤形状、瘤颈及瘤颈与载瘤血管关系能更好地显示。准确判......
[会议论文] 作者:徐如祥,刘睽,柯以铨,胡明军,张世忠,段传志,罗成义,蔡颖谦, 来源:第八届全国神经外科年会 年份:200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