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杜松, 来源:第四届全国中医痰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朱丹溪治痰理论特色,分析朱丹溪痰证理论主要观点,临床冶疗原则以及选方用药特点,阐明朱丹溪对中医痰病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会议论文] 作者:鹿林,季乔雪,李泽庚,方莉,李达,彭波,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年份:2011
朱丹溪对于喘证颇有研究,在其多本著作中都详细论述了对于喘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并形成了完整的朱丹溪喘证学说,对于后世中医喘证学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议论文] 作者:张远哲,沈涛, 来源: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年份:2016
  朱丹溪对痰证的论治独具特色,认为“气”是影响痰证发生发展的核心素,并提出“痰瘀并存”及情志中“肝郁”对痰证影响的理论。在痰证的治疗上,朱丹溪提出当以顺气为先,提出“...
[会议论文] 作者:施仁潮,, 来源: 年份:2012
本文对朱丹溪各自舆论进行阐述,揭示痛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应用。...
[会议论文] 作者:陈正, 来源: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 年份:2010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其“相火论”、“阴不足阳有余论”而著称于医林。世人皆知其长于滋阴降火。据此,有不善学者误解其因过用苦寒而伐脾胃生气之弊。其实,朱丹溪在治疗脾...
[会议论文] 作者:李文莉, 来源:第五次中西医结合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著《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证方法。其他,如恶寒...
[会议论文] 作者:殷海波,刘宏潇,张锦花,石白,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1年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朱丹溪首提“痛风”,其含义较广泛,认为其病因多有风热、风湿、血虚、有痰,临证治疗多注重养血调血、清利湿热、活血行气、化痰通络,为后世治疗痛风留下了许多有效经验,而其对...
[会议论文] 作者:季向荣, 来源:2012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暨中医国药养生文化研讨会 年份:2012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滋阴学派代表人物,他的养生学术思想渊源于儒学、道学及医学,是中医养生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朱丹溪论养生的理论渊源、重视保养体内的阴精、控制食色欲望以及重视老年养生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分析,以期对研究中医养生理论有裨益。...
[会议论文] 作者:罗勇,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朱丹溪认为情志因素是致病主要病因,情绪变化过极引起脏腑病变,引动相火妄动而耗伤阴津,气机郁积,脏腑失调,导致"六郁"。所创制的越鞠丸是治疗郁证的专方,为后世治疗郁证提供...
[会议论文] 作者:李清, 来源:2008年中医各家学说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本文从脉、因、证、治四方面系统阐发了朱丹溪气、血、痰、热、湿、食的六郁理论,郁证脉象方面可总结为郁脉多沉,病因方面六气及情志皆可致郁,证候方面总结了六郁的病位、各自主...
[会议论文] 作者:赵琼, 来源: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朱丹溪注重痰瘀同治,开创了痰瘀致病之说,对中风、肺胀、积聚、噎膈等疾病从病因病机治疗用药,各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后世医家深受其影响。对丹溪痰瘀学说的研究,对现代许多疾...
[会议论文] 作者:施仁潮, 来源:中韩传统医药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韩传统医药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金元名医朱丹溪的保养阴精学术思想对于当今亚健康的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探讨了朱丹溪的"阴难成水易亏"学术观点,静养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慎燥热以防劫阴的保养阴精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姜德;周铭心;,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 年份:2007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创立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病善用养阴方药,后世医家称为"养阴学派"。由于丹溪能贯穿诸家,独抒卓见,对明清医家影响很大,养阴法和方药有其独到的见解,...
[会议论文] 作者:石岩, 来源: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 年份:2015
朱丹溪治疗消渴病的理论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等理论,倡导滋阴理论,创立养阴派.丹溪翁及其弟子所著诸多著作均能体现其治...
[会议论文] 作者:张绍珠, 来源:首届长三角脾胃病学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脾胃病分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朱丹溪承李东垣之法,然不拘泥其对脾胃之治,主张清养脾胃,甘温助脾,敛阴以降相火.本文从病因、生理病理及用药特点等多方面初步探讨丹溪的脾胃学术思想,宜吸取其精华,融会贯通,熟练运用以指导临床....
[会议论文] 作者:黄崇修, 来源:中日韩医学文献交流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根据笔者对《格致余论》内文分析之结果,发现到朱丹溪思想中环绕着-欲→余食箴·色慾箴→阳有饮而阴不足→相火之炎上→郁-之思想结构。...本文则将在之基础下,针对前半部中论中所提及之「慾望」言说,以儒学思想史之观黠深入其言说之核心,往上展衍其历史傅承,继而彰显出朱丹溪封「欲望」之论述所具有之时代意义及高度。...
[会议论文] 作者:焦招柱,王琦,王济,李英帅,李玲孺,郑燕飞, 来源:第二届国际体质医学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 年份:2013
本文从朱丹溪医案中,选取体质辨识的典型案例,根据中医体质学的分类方法,加以分析总结,了解古人对体质问题的认识,总结其经验,对提高临床疗效和辨证论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会议论文] 作者:黄崇修, 来源:中日韩医学文献交流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根据笔者对《格致余论》内文分析之结果,发现到朱丹溪思想中环绕着-欲→余食箴·色慾箴→阳有饮而阴不足→相火之炎上→郁-之思想结构。其中「相火舆郁」的後半部份,笔者以医学...
[会议论文] 作者:薛益明, 来源:第17次全国医学史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3
论文以朱丹溪"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等医学观点为核心,探讨了其养阴保精、去歙主静的养生主张.籍以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文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阐述.一是从生...
[会议论文] 作者:吴宏赟,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格致余论》集中体现了朱丹溪的学术思想,脉诊思想散见于书中医话和医案.本文对《格致余论》中脉象生理、脉象种类及脉象在临床中应用进行初步归纳总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