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惠付梅,江清霞,李伟,薛治全, 来源: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1
本文通过对漯河市1971-2000 年30 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对农作物生长关系密切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气温、降水和无霜期日数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多方面对漯河市的农业气候进行了详尽的解剖分析;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提出要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作物现实......
[会议论文] 作者:江清霞;惠付梅;葛战旗;董羽仑;, 来源:2011年第六届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年份:2011
随着冰川、雪线的上升,海水融化及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气候问题,而且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关系到人类...
[会议论文] 作者:贾金楼,程云峰,殷广亚,惠付梅,董羽仑, 来源: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年份:2008
雷电的空间分布受盛行气流、天气系统、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漯河位于河南中部,沙澧河在市区交汇,本文统计分析了1960年-2005年漯河市雷暴观测记录资料与近10年地面到高空形势,年均雷暴次数为28.5,属于多雷区。当Cb云中积累了足够强的正负电荷时,......
[会议论文] 作者:胡燕平,田秀霞,单铁良,惠付梅,王颖,董羽仑, 来源: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垂直螺旋度和湿位涡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虽不同,但均有利于大暴雨发生;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14日为一致的正垂直螺旋度分布,5日呈现中低层正、......
[会议论文] 作者:程锦霞,胡燕平,殷广亚,单铁良,江清霞,惠付梅, 来源: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 年份:2008
根据2008年1-2月漯河市气象台的存档资料,分析概括了2008年1-2月发生在漯河市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与气候概况,回顾了在连阴雨雪、暴雪、冻雨、低温、积雪、结冰等天气情况下,漯河市气象台的短时、短、中期预报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及对政......
[会议论文] 作者:胡燕平,程锦霞,董羽仑,殷广亚,王颖,单铁良,惠付梅, 来源:200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技术交流会 年份:2008
沙澧河流域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的颍河水系,是河南省的重要防洪河道.进入21世纪以来,沙澧河流域的大暴雨呈现越来越频繁发生的趋势,2000年、2004年的流域大暴雨均造成了澧河流域的大洪水.2007年7月4-15日沙澧河流域在十天之内连续出现了两次大暴雨过程,......
[会议论文] 作者:肖刚,胡燕平,殷广亚,单铁良,惠付梅,张有甫,王钧,张苏娟, 来源:200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2004
本文在分析城市渍涝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路段积水深度及排水时间的数学模式;通过降水系数等级划分给出漯河市24个积水点的服务参数,建立城市渍涝决策气象服务系统;通过终端为相关部门提供城市防汛的气象服务信息。......
[会议论文] 作者:胡燕平[1]田秀霞[2]单铁良[3]惠付梅[3]王颖[4]董羽仑[3], 来源: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垂直螺旋度和湿位涡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虽不同,但均有利...
[会议论文] 作者:胡燕平,单铁良,殷广亚,程锦霞,惠付梅,王颖,董羽仑,江青霞,葛战旗,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年份:200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省黄淮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500hPa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深厚的低涡沿切变线移出,切变线稳定维持在河南中部一带,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了河南黄淮地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