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04
近期,日本学者高野正博教授提出一个以盆底痛为主症的骶骨神经综合症(neurogenic pelvic outlet syndrome)。他指出:“指诊时,可沿骶神经摸出疼痛处有个疙瘩,压迫之病人会...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04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痔病的病因学说有二,即肛垫下移学说及循环障碍学说,但是这两种理论很难截然分开,据报道,循环障碍首先出现,因循环障碍首先出现,导致Treitz肌变性,继而...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年份:2009
盆底松弛综合征(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 , RPS)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其主表现为会阴下降、盆腔器官脱垂、直肠内套叠、直肠膨出、...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04
肛提肌解剖学对盆底功能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MR、US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学者们发现在活体状态下的肛提肌与尸体所见不尽相同。这些新发现有助于...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年份:2000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4
本文主要从解剖学角度阐述了痔区黏膜上皮组织,痔区供血组织,痔静脉曲张与门脉高压症相关性,痔区血量调节器,痔区黏膜的悬吊装置等方面内容....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04
据文献记载,对肛门括约肌的研究始于1715年,可是迄今为止,括约肌之谜仍未被完全解开;尽管有大体解剖学家、动物及人体生理学家、组织学家和临床学家等专家学者们广泛参...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10
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包括两类,即:慢性盆底-肛直肠系统疼痛综合征及慢性盆底-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前者如:肛门痛、肛周痛、尾骨痛(Co...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04
近年来,便秘已成为消化科、肛肠科和普外科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便秘是一种症状,可能是多因素的影响所致。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病因学并不十分明确,...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 年份:2004
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发病率:10-40%是妇科病人,10-20%是术后病人,2-8%是肛肠科病人,8%是泌尿科...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 年份:2007
人类排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导致排便困难或便秘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年份:2011
痔是一种不可根治的,反复发作的疾病,在发作时控制、减轻病人的症状以缓解痛苦,尽量不要用有创伤性疗法,是痔病治疗的主要原则,药物治疗应当引起人们重视。强调指出:肛垫黏膜保护......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年份:2011
本文提出了盆底松弛型便秘治疗学新概念。盆底松弛综合征是指盆底支持组织松弛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文章首先分析了盆底松弛型便秘病理生理学,研究了盆底松弛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提......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近年来,随着盆底重建外科的发展,盆底的解剖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使盆底肌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令人耳目一新。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全国第二届便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有学者认为,耻骨直肠肌综合症和盆底痉挛综合症患者的命名不能正确表述此类疾病的病理本质,建议将二者合称“盆底失弛缓综合症”(PFAS)。目前这一名称已被广泛接受。有关PFA的...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对痔病与便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便秘不会导致括约肌张力增强,而痔病却可导致肛压升高;便秘不是痔病的病因,而是痔病的继发症状。过去应用扩肛疗法或内括约肌切开......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2006·中国(南京)肛肠外科国际论坛 年份:2008
近年来,随着盆底解剖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先进影像技术的应用,盆底重建外科迅速发展,已成为肛肠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盆底形态学与后盆底重建的作重点......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对肛垫黏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肛垫黏膜组织学、肛垫黏膜生理学、肛垫黏膜血管-神经-激素调近代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肛垫黏膜保护剂等进行了论...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孟宪民基金会首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 年份:2005
本文主要介绍了盆底形态学的新概念:1、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呈穹窿状并非漏斗形。2、肛提肌肌张力大小与腹内压、内脏重量高低呈正相关。3、肛门自制不应过分夸大耻骨直肠肌...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东铭,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年份:2003
  直肠前突(RC)又称阴道后壁膨出,是一种早为人知的妇科疾病.因RC导致出口阻塞引起便秘的病症,近年来越来越被更多的外科医师所注意.但遗憾的是,RC的修复不总是能改善排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