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孙辰莹,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年份:20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0),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病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300个病历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
[会议论文] 作者:尚玉洁, 来源: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惠芳教授在师承国医大师夏桂成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
[会议论文] 作者:苏杭,刘小龙,洪友士,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钛合金在超高疲劳阶段下表现出明显区别于低或高情况下的微结构转变特征;对这种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明钛合金在超高疲劳阶段的裂纹萌生机理。...本文针对一种钛合金材料(Ti-6Al-4V)经超高疲劳测试后的试样断口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展示出试样断口及裂纹萌生区的形貌特征。透射电子显...
[会议论文] 作者:姜青青,孙成奇,刘小龙,洪友士,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现有的研究表明,直径10微米量级的夹杂是高强钢超高疲劳裂纹起源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研究表面微小缺陷对高强钢超高疲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一种高强度车轴钢进行了超高疲劳实验研究,通过显微硬度计压坑法和钻孔的方法在试样表面引入了不同的表面缺陷。实验结果表明,小于...
[会议论文] 作者:鲁凯举,程礼,焦胜博,陈皎,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超高疲劳问题,研究了腐蚀环境对TC17钛合金超高疲劳的影响。对未经处理和腐蚀处理的两种钛合金试件进行了超高疲劳试验。...针对叶片一阶弯曲振动形式,在典型加载方式的基础上,增设了非对称弯曲的加载方式,进一步拓展了超高疲劳弯曲振动试验系统...
[会议论文] 作者:陈耿,姜潮,陈荣华,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为研究42CrMo高强钢在变幅载荷下的超高疲劳失效行为,将对该材料在不同模式的变幅载荷序列下进行超高疲劳试验.本试验采用岛津(USF2000)超高疲劳试验机系统,该系统加载频率为20KHz,应力比...R=-1.分别编制低-高,高-低,以及随机循环载荷序列,并使该材料在上述三种变幅以及恒幅载荷下进行超高疲劳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载荷模式下的试验结果,构建一种变幅载荷序列下疲劳极限与疲劳寿命的评估模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伟,张继旺,鲁连涛,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利用旋转弯曲试验机研究了两种强度等级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的超高疲劳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断口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两种材料的S-N曲线均表现为典型的阶梯状曲线,循环次达到109次后均未出现传统疲劳极限....疲劳强度方面,具有上/下贝氏体混合组织的ADI略高于仅具有上贝氏体组织的ADI.断口观察表明,两种材料超高阶段疲劳裂纹均起源于材料内部的缩孔或石墨球,并且部分断口缺陷周围可明显...
[会议论文] 作者:宫昱滨,鲁连涛,张继旺,曾东方,张远彬,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利用传统疲劳试验方法(90Hz)和超声疲劳试验方法(20kHz)对ADI(Austempered ductile iron)材料的超高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DI材料的超高疲劳破坏模式有两类,一类是发生在低寿命、高应力区域的表面疲劳裂纹萌生;另一类是发生在高寿命、低应力区域的内部疲劳裂纹萌生。...
[会议论文] 作者:陈荣华,姜潮,陈耿,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随着工程中结构件及零部件对疲劳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疲劳断裂发生在传统疲劳极限107循环次以上,且呈现出特有的疲劳断裂特征,从而萌发了合金材料的超高疲劳研究的新领域.在超高疲劳裂纹萌生和初始拓展的过程与机理中...,裂纹表面起源与内部起源的转移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超高疲劳的力学性质.对于裂纹起源于表面与内部的竞争机制中,表面质量、加载方式及试验环境等因素都显著的影响着材料的S-N曲线特征和...
[会议论文] 作者:单玉洁, 来源: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大会 年份:2016
对照组22例行常规方案化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化疗当天每天口服醋酸甲地孕酮160mg,连续4。...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4治疗后食欲改善、体重变化、FACIT-F疲乏量表附加关注子量表评分变化、消化道反应改善情况。...
[会议论文] 作者:池美华,亨德, 来源:首届长三角脾胃病学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脾胃病分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随着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崛起,自古就有的中医治病剂型之一膏方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浙江省中医院是较早推广膏方应用的医院之一,其中名老中医亨德是其代表之一.阐述亨德膏方的理论基础及制方原则、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会议论文] 作者:谢少雄,李久楷,侯方,刘永杰,王清远,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利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机,完成CrMoW转子钢在常温与600℃环境下的超高疲劳实验.对实验材料显微组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疲劳断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疲劳后材料的显微组织局部区域中马氏体组织退化明显....常温试样断口分析表明,大多试样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但在超高疲劳加载下,有部分试样裂纹萌生于试样内部,裂纹源区发现小颗粒夹杂团簇现象;有部分试样裂纹则...
[会议论文] 作者:刘柳,吕志伟,于晓东,唐文杰,王鹏旭,杨东森, 来源: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跳探测方法,即无几何组合观测值探测跳的方法,分析其精度后,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分析产生跳的各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设计实验,在不同观测环境下接收...GNSS数据,然后使用优化的方案探测其跳的发生情况,通过对跳发生的时机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较低的卫星高度角、多路径误差、接收机的动态运动、信号的遮挡、GEO轨道等都可能会产生...
[会议论文] 作者:何曙,温卫东,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目前,材料的超高疲劳寿命预测理论模型较少,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的超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基于应力水平和缺陷尺寸的预测模型以及基于内部裂纹萌生寿命与裂纹扩展寿命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频率修正系数Φ提出了不同试验频率...
[会议论文] 作者:孙成奇,洪友士,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高强钢的超高疲劳裂纹通常起源于材料内部的夹杂物等缺陷处,并且疲劳断口具有典型的"鱼眼"和"暗区"形貌。...本文将裂纹源区夹杂物等缺陷等效成钱币型裂纹,从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等效裂纹萌生速率的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考虑夹杂物尺度和暗区尺度影响的高强钢超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即N=α-1(σa/σY)-1...
[会议论文] 作者:司玉洁,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复旦大学 年份:2016
1 はじめにモンゴル族はユ一ラシア に広く分布し、地理的環境や生産様式、あるいは辺地域の他民族との交流、国家政策などの影響によつて、異なる文化形態が形成されている....
[会议论文] 作者:程骋,高古辉,桂晓露,谭谆礼,白秉哲, 来源: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 年份:2016
贝/马复相钢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轨道交通、机械工程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表明,贝/马复相钢相对于传统的马氏体高强钢对夹杂物的敏感性较低,显微组织成为影响其超高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新型的...BQ&P工艺在贝/马复相钢中获得了贝氏体、马氏体和膜状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并研究了各相组织对超高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特别是残余奥氏体的作用.研究表明,经过BQ&P处理的贝/马复相钢超高...
[会议论文] 作者:李伟,张继旺,鲁连涛, 来源:第三届中国超高疲劳学术会议 年份:2016
实验结果表明:微粒子喷丸可显著提高原始材料高阶段的疲劳寿命,同时超高阶段的寿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原始材料的S-N曲线表现为典型的阶梯状曲线,经过喷丸处理后因材料表面...
[会议论文] 作者:, 来源:河北省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年份:2016
5月26日上午,我校首任总办学熙先生嫡孙嗣良先生携夫人来访我校,校长郭健在东院团城会议室热情的接待了嗣良夫妇并进行了座谈,宣传部、本科生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和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会上...,郭健校长对嗣良先生的再次来访表示欢迎,并就学校的办学历史、培养人才理念、学科发展等方面内容与嗣良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
[会议论文] 作者:刘小龙,孙成奇,洪友士,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年份:2016
  采用旋转弯曲和超声疲劳实验分别测试了全等轴和等轴双态两种组织的Ti-6Al-4V的高和超高疲劳性能,并用SEM 观察了断口特征。结果 表明:两种组织的高和超高疲劳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