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白杨,, 来源:内蒙古大学 年份:2009
锡光是清末民初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一生经历丰富,著述颇多,曾著有《筹蒙刍议》等,在这些著述中,对于军事、地方事务、民族事务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清末...
[学位论文] 作者:宋妍霖,, 来源:西南大学 年份:2011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他不仅善于带兵,诗文创作也很受时人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整理,还原陶其人,辑佚陶的诗歌与残句,补校《全宋诗》中的陶诗歌,并探究陶...
[学位论文] 作者:孔令敬,,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是南宋后期一个非常独特的江湖诗人,他的诗歌在南宋后期诗坛上也有着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周诗学思想的研究已较为充分,但对于周的诗歌创作...
[学位论文] 作者:庄亦男,,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9
作为锐意改革的教育家和军事思想家,被调往安徽石埭、怀宁、和州...
[学位论文] 作者:蒋丽梅,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08
本文从文献和义理两个方面着手,以王《老子注》为研究对象,结合汉魏之际的历史背景,将王《老子注》放在老子注解系统、魏晋玄学和儒道思想的系统中加以研究,分析王《老子注...
[学位论文] 作者:张婧雅,,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7
目前,学界对于闽南籍作家的研究多集中在明、清二代,而元明之际的闽南籍作家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元末明初漳州籍作家林更是一位从未被发掘的研究对象。林生于漳州,为官...
[学位论文] 作者:柳迪, 来源:柳迪 年份:2020
本文主要研究王哲学中的“德”思想。相对于从“道”切入来把握魏晋玄学和王哲学,对“德”的讨论展现了王思想中会通儒道的特点,也是先秦时期“德”观念在魏晋时期的全新展开。...王通过注释《老子》和《周易》以及对《论语》的诠释进行其哲学思想的表达,而他关于“德”的思想就内含于《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这三本书。...本文认为王的“德”思想创造性地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特别是对《周易》这一文本的...
[学位论文] 作者:曹清华,, 来源: 年份:2002
(1004-1083),历事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两度入相,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富生活的时代,“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
[学位论文] 作者:陈旻阳,,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21
卦时说是王易学的核心解易体例,是王阐述其易学哲学思想的重要工具。故而,从卦时说入手去研究王易学是一种极有意义的尝试。汤用彤等前辈学者对王的易学理论早有关注。...近年来也出现了个别学者尝试从解易体例入手研究王易学。但目前学界对卦时说仍缺乏足够的关注。笔者认为,卦时说是王易学诸多体例中的核心。...王利用卦时说补充取义说,明确了取义的基本方式,确立了解读六十四卦内涵的范式。进而借助卦主说、爻位说等...
[学位论文] 作者:傅齐纨,, 来源: 年份:2014
在其《老子指略》中,用“崇本息末”来概括《老子》的主旨。以“本末”来解读《老子》,是王的一大贡献。本末思想不仅是王解读《老子》的重要内容,也是王自身思想的重...
[学位论文] 作者:刘天廷,, 来源: 年份:2015
本文主要以王的《老子注》以及《老子指略》作为研究文本,重点阐发其老学思想。王对《老子》的注解,首先要弄清的就是作为其哲学思想最高范畴的“道”。王认为“可道之...
[学位论文] 作者:杨丽恒,,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04
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王通过《周易注》和《周易略例》这两个文本,对《周易》的卦爻结构、取象体例及其哲学义理等作了系统的研究。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于...
[学位论文] 作者:王航,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年份:2004
本文主要探讨王人性论中的儒道合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王人性论的专门论述。其次是具体针对王“圣人有情”的观点,来看待王人性论中的儒道合流特征。最后是讲王...
[学位论文] 作者:李雪姣,,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4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重要著作,王是魏晋玄学中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论语释疑》是王在魏晋时代玄学背景下对《论语》的新解读。它既是对《论语》基本精神的继承,同时又...
[学位论文] 作者:奚秀昌,, 来源: 年份:2013
魏晋玄学时期的“有无之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王的“有无之辨”思想历来被视为“贵无论”。纵观学界对王的研究,大体上都是基于认定王哲学本体论为“贵无论”而进行的...
[学位论文] 作者:Trenton Wilson(魏德伟),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12
本文分成两部分:(1)“王思想的本体论架构”;(2)“王政治哲学新探”。这个区分反映了王研究的一个基本的区分,即把王的思想分成本体论与政治哲学。...本文以王《老子注》第一章提出的“始物”与“终物”为基本视角与主题,并使用这个视角来重构王的本体论与政治哲学思想。因此,第一部从“始物”与“终物”一角度探讨王的本体论。...在“王思想的本...
[学位论文] 作者:姜淑芳,,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9
吴与不仅在理学思想上有所建树,其诗歌创作亦成就不凡。本文结合吴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根据诗人的生活经历,对其诗歌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分析其诗歌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论文共三章。...第一章叙述吴与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以及交游。吴与的一生经历了成长求学、回乡讲学、培育弟子、拒绝入仕以及晚年生活等几个阶段,清晰地展现了他的人生轨迹。...
[学位论文] 作者:李芙馥,,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年份:2014
对理想人格的关注与探究,不仅是汉魏之际思想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正始玄谈的核心论题,在笔者看来,也是王哲学运思的逻辑起点。王着眼于自然与名教之间的...
[学位论文] 作者:Yerin Jeong(郑夜林),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23
在注《老子》时指出,《老子》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崇本息末而已矣。”我在本文中将以本末关系作为线索,梳理王的《老子》注中的哲学。...我将论证本末关系体现在王《老子》的三个方面:形而上学,政治学,以及王的哲学体系。在王的形而上学中,道与宇宙有着本末关系;政治学中,圣王与国家有着本末关系。...这个政治学模型对形而上学的直接呼应,反映了王哲学体系的‘一’。所以本末关系也可以体现在王自己的哲学...
[学位论文] 作者:施志艳,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2010
的《效颦集》是明代初期重要的传奇小说集。在现行的小说史或文学史中,人们对赵的生平履迹、《效颦集》的创作动机、文本内蕴、叙事策略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舛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