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范树海,李国华,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从晶体光学第一方程出发,从理论上导出单轴晶体的几个特征光学面-折射率面、光率体、光波法线面、光波面在球坐标系中的表达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张笑,徐廷学,范树海,, 来源: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针对武器系统综合保障能力的评估问题,建立了武器系统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理论方法建立了解析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实例的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冬青,吴福全,范树海, 来源:光电子·激光 年份:2003
以基于Savert板的傅立叶变换光谱仪为例,利用光线追迹法对非常(o)光和寻常(e)光的光路进行了分析,通过编程得到了一种较精确的光程差计算方法,进而提出获得改善光谱仪性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冬青,吴福全,范树海,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3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冬青, 吴福全, 范树海, 王宁,,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1
研究了几种格兰型偏光棱镜的视场角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视场角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冬青,吴福全,赵苏生,范树海,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光通量是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关键参量之一.该文在非理想情况下,通过分析Wollaston分束器和检偏器对入射光强的削弱作用,对基于双Wollaston棱镜的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光通...
[期刊论文] 作者:范树海,宋连科,彭捍东,张冬青, 来源:激光杂志 年份:2003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光相位延迟的新方法:四步相移法,在此原理基础上采用面阵CCD作为光强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同时测量待测样品通光面上各点的相位延迟和波片的方位角的测量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安德烈·福明,杨京华(编译),范树海(编译), 来源:外国海军文集 年份:2005
如同本刊2005年第4期和第5期文章所述.2005年3月底到4月初,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第279独立舰载歼击航空兵团的飞行员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甲板上开始了例行飞行季。去...
[期刊论文] 作者:云茂金,李国华,孔勇,范树海,王宁, 来源:中国激光 年份:2002
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液晶调谐滤光片可用于复色激光器中提取所需要的谱线 ,从而避免多级双折射滤光片的使用。对Ar+激光器中最强的两条谱线 488nm蓝光和 5 14 5nm绿光进行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全芝,宋连科,迟艳玲,范树海,李国华,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04
提出了多晶材料X射线衍(XRD)射定量分析的多项式拟合法,该方法将数学函数模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建立衍射峰数学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谱线进行多项式全谱拟合,分......
[期刊论文] 作者:吴福全,王吉明,孔伟金,范树海,王伟, 来源:光电子·激光 年份:2002
将1只线起偏器和1只λ/4波片组合,且使得λ/4波片的快轴与线起偏器出射光的光矢量成π/4,组成圆起偏器.用矩阵方法给出了圆起偏器及其对光的反向隔离的机理,并分析了λ/4波片...
[期刊论文] 作者:范树海,贺洪波,范正修,邵建达,赵元安,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4
由薄膜表面光热形变简化理论和表面热透镜衍射理论导出表面热透镜信号表达式,从理论上证明了表面热透镜信号和薄膜吸收率的线性关系.应用表面热透镜技术研制了薄膜吸收测量仪...
[期刊论文] 作者:范树海,贺洪波,邵建达,范正修,赵元安,,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6
为提高表面热透镜薄膜吸收测量仪的灵敏度,在表面热透镜衍射理论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探测激光腰斑半径、探测激光腰斑到样品表面距离、样品到探测光纤端面距离等仪器参...
[期刊论文] 作者:范树海,贺洪波,范正修,邵建达,赵元安,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5
由薄膜表面光热形变简化理论和表面热透镜衍射理论导出表面热透镜信号表达式,从理论上证明了表面热透镜信号和薄膜吸收率的线性关系.应用表面热透镜技术研制了薄膜吸收测量仪...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大伟, 张东平, 范树海, 邵建达, 王英剑, 范正修,, 来源:中国激光 年份:2004
为提高高功率激光薄膜的抗激光损伤能力,研究了定向离子清洗对玻璃基片表面性质的影响。用End-Hall型离子源在不同清洗参数下对K9玻璃基片进行了清洗,用光学显微镜验证了基片...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大伟, 张东平, 范树海, 王英剑, 邵建达, 范正修,, 来源: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年份:2004
从离子束清洗、离子束辅助沉积以及离子束后处理三个方面,介绍了离子束辅助技术在高功率激光薄膜中的应用背景、应用 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大伟,洪瑞金,范树海,王英剑,邵建达,范正修, 来源:光子学报 年份:2005
测量了End-Hall离子源在不同条件下的离子束流密度,在不同离子束流密度下进行了Ar离子辅助沉积ZrO2薄膜的实验,研究了离子束流密度对薄膜折射率、晶相的影响.根据动量传递模...
[期刊论文] 作者:高卫东, 张伟丽, 范树海, 张大伟, 邵建达, 范正修,, 来源:光子学报 年份:2005
利用蒸发氧化铪和离子辅助蒸发金属铪反应沉积氧化铪薄膜,对两种工艺下制备的氧化铪薄膜进行光学和结构以及激光损伤特性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用金属铪反应沉积的氧化铪薄膜...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东平, 张大伟, 范树海, 黄建兵, 赵元安, 邵建达,, 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 年份:2005
利用电子束热蒸发方法在K9玻璃基底上沉积氧化锆薄膜,并对其中一些样品用低能O2+进行了后处理.采用表面热透镜技术测量薄膜样品表面弱吸收,采用显微镜观察样品离子后处理前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东平,张大伟,范树海,赵元安,邵建达,范正修, 来源:光学技术 年份:2005
用低能氧等离子体对电子束热蒸发后的沉积氧化锆薄膜进行了后处理。通过对其光学性质、缺陷密度、弱吸收及抗激光辐照等性质的研究后发现,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氧化锆薄膜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