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洪莉,杨辅伦,于骏一, 来源:汽车工艺与材料 年份:1995
变速切削的减振机理长春大学洪莉吉林工业大学杨辅伦,于骏一1前言振动是机械加工中常见又较难解决的问题。例如,汽车曲轴轴径的磨削加工中,经常出现振动现象,增大了曲轴轴径的表面...
[期刊论文] 作者:勾治践,于骏一,阎占辉, 来源:汽车工艺与材料 年份:1998
时变机床主轴转速变速参数的微机控制系统吉林工学院勾治践吉林工业大学于骏一阎占辉在机械加工中,变速切削加工是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工艺。变速切削加工要求机床主轴...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 来源:组合机床通讯 年份:1977
图1所示为Genimatic ACCA01分级控制器,它是Genicon通用射流公司发展的一种新系统的核心,用气体控制和测量金属切削过程。通过自动化系统测量被加工零件公差的偏差,并重...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 来源:国外组合机床 年份:1975
该装置用于把工件在两个空间度或三个空间度中,从一点搬运到另一点(例如从一台机床上把工件搬运到另一台机床上)。依次或同时操纵一些远控手柄可实现这一搬运工作。被运送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于骏一, 来源:兵工学报 年份:1998
从实验稳定阈图出发,将切削参数n,b,f与颤振状态贴近度Ⅰ一起构成模式的向量,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不稳定区和条件稳定区模式中,利用颤振状态贴近度Ⅰ置补的方式,以欧氏距离最小为准则建立......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于骏一,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含有结构模糊因子的单自由度模糊动力系统,在受确定性输入与模糊干扰条件下的模糊动力响应分析的数学表达问题,给出了含有结构模糊因子的“模糊......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于骏一, 来源:工程设计学报 年份:1997
首次在耦合型颤振的分析中考虑了模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详细探讨了受模糊干扰的模糊稳定切削阈的可能性分布及其置信水平的达式。...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于骏一, 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1998
在机床切削颤振分析中首次考虑了模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切削过程再生颤振的模糊性分析问题,给出了模糊稳定性极限切削宽度集合的可能性分布及......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于骏一, 来源:应用力学学报 年份:1999
使用系统工程理论术语,给出了切削过程稳定运行的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准则、统计意义上的安全准则和模糊随机意义上的安全准则定义,依据实验建立了极限切削宽度模糊允许域的实验值......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于骏一, 来源:应用力学学报 年份:1998
首次在机床切削颤振分析中考虑了模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受模糊干扰的再生型颤振的模糊稳定性分析问题,给出了模糊稳定性极限切削宽度集合的可......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兵,于骏一,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2003
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新的遗传染色体编码方法———非完整编码。其特征是基因数少于工序数。剩余基因采用简单的启发式规则方法进行解码。考证结果表明,非...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吴博达, 来源:兵工学报 年份:1995
通过试验考证了变速铣削的减振效果和机床电机电流的波动幅度,试验结果表明,变速铣削同样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机床电机电流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不会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变速......
[期刊论文] 作者:吴博达,于骏一, 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1992
本文主要讨论变速切削系统中颤振频率随机床主轴转速变化的规律。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证明在变速切削中颤振频率随转速呈分段线性锯齿状变化。试验在立式铣床和普通车床上进...
[期刊论文] 作者:洪莉,于骏一, 来源:机械工程师 年份:1994
本文主要通过试验讨论在线时变主轴转速的稳定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改变主轴转速能够提高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减小切削过程颤振的幅值,减小的程度与改变主轴转速的方式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赵宏伟,于骏一, 来源: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年份:2003
机床切削加工一般都是在有振纹的表面上进行的,由振纹再生效应引发的再生型切削颤振是机床切削颤振的主要形态。本文推导了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极限切削宽度随机床主轴转速变...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滕铁骑,, 来源: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本文在分析讨论了摩擦型切削颤振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摩擦型切削颤振的诊断原理和诊断方法。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证明,切削加工中产生的颤振是否属于摩擦型切削颤振,可...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吴博达, 来源: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7
本文讨论了识别与诊断再生型颤振的原理和方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都证明,再生型颤振系统的稳定性与被切工件前后两转间振纹的相位差ψ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据此This articl...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周晓勤,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1999
讨论了切削颤振征兆的早期识别和切削振动的实时控制。通过实际考察切削过程从稳定状态向不稳定状态过渡过程中机床切削系统的振动响应特征,提出了振动波形不规则系数θ和似然......
[期刊论文] 作者:孔繁森,王宇,于骏一,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2004
基于切削试验探讨颤振征兆早期识别的模糊信息融合方法。试验中在同一个测量区内使用了功率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利用模糊数学与Dempster-Shafer证据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传...
[期刊论文] 作者:周晓勤,于骏一, 来源:光学机械 年份:1991
本文主要讨论机床颤振的计算机辅助监控问题。文中提出以特征量ξ做为机床颤振的监测参数,当ξ值超过预先设定的控制门限值时,计算机监测单元即向控制单元发出警报并采用一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