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唐光辉,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2
陈立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是对中国近代史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这里将他的一些琐事收集整理 ,以飨读者。一、借钱考大学。中学毕业时 ,陈立夫在班中考了第一...
[期刊论文] 作者:陈立,, 来源:少年文艺 年份:2002
《商业化》@陈立“Commercialization” @ Chen Li...
[期刊论文] 作者:余小沅, 来源:养生月刊 年份:2002
原国民党重要人物陈立夫于前年在台北去世,享年101岁。1999年笔者应邀访问台湾,原想采访他,因行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 来源:健康人 年份:2002
陈立夫,别名祖燕,浙江吴兴人。1899年生,于2001年2月去逝,享年103岁,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晚年从事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中药的研究。陈立夫在83岁时,发现患有恶性肿瘤。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新,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02
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病逝。转眼已一年,我深情地回忆起与陈立夫先生的10年书信交往,聊寄晚辈对陈公的一片崇敬和怀念之情。 参加工作不久,我就喜欢上了集邮,尤其钟爱收藏名人...
[期刊论文] 作者:潘国琪,方乃锋,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2
其中蒋介石将与中共接触的任务交给了陈立夫,陈立夫积极主张联苏抗日,通过联合苏联以达到联共压共的目的。现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药物与人 年份:2002
名人陈立夫先生已到百岁,他的养生之道是: 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昔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常动故也”,我每天5时半即起,作全身自力按摩之运动,迄今已将近半世纪...
[期刊论文] 作者:艾可, 来源:长寿 年份:2002
陈立夫先生在百岁寿诞上,将多年亲身经历所得整理成“我怎么会活到100岁”,详述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一、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具有四种。 1、我能...
[期刊论文] 作者:黄 倩,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2
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张曼的作品是在几年前,除了惊异她那清澈婉约、温柔无限的文字,更惊异她那张美丽精致的脸。相信没有哪位女作家能在文字与形象上有如此完美的组合。...于是开始喜欢张曼,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味道。  1985年,张曼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海水正蓝》,在台湾引发了“张曼现象”,轰动一时。...《缘起不灭》是张曼的第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潘现甫, 郑彦辉,,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02
陈立华教授,从医近4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肝病科主任,长年致力于肝病的中医治疗和研究工作,曾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国家“六五”、“七五”中医肝病攻关项目,学验俱丰,疗效卓著。笔者进...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海珉,,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2
突然传来了台北陈立夫老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陈老先生虽然未曾同我见过一面,但是,他对我,还有像我的朋友凌在纯先生这样的忘年之交,一直...
[期刊论文] 作者:陈迎炜,, 来源:华商 年份:2002
陈嫦的名字并不像张树新、吴士宏那样为公众所熟知,但她也是一个大姐大级人物。坐在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办公室里,面对这位被外界称为“铁女人”的陈嫦时,尽管你无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新, 来源:康乐园 年份:2002
2001年2月8日下午8时50分,在台湾省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加护病房的病床上,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合上双眼,安详地走了。作为“四大家族”中的最长寿者,跨越三个世纪...
[期刊论文] 作者:王江华,孙丽,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2002
笔者于2001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修期间,有幸跟随沪上名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孙丽老师临证学习,亲聆教诲,受益良多....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新,, 来源:湖南文史 年份:2002
2001年2月8日下午8时50分,在台湾省台中市中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加护病房的病床上,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合上双眼,安祥地走了。作为“四大家族”中的最长寿者,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
[期刊论文] 作者:陈芝华,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2
辞职我推了女儿一把 1969年6月2日,我女儿陈红出生在桐乡濮院镇梅泾溪畔。江南水乡特有的灵秀,哺育了小红,她自小长得白皙、修长。1987年7月,18岁的红高中毕业了,同年...
[期刊论文] 作者:小蕊, 来源:大众电影 年份:2002
生于贵州的青年演员李宜,199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近年来,一直活跃于影视话剧舞台。其主要作品有宁赢的电影《夏日暖洋洋》获加拿大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并在话...
[期刊论文] 作者:沈岚,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2
抗战期间,受大后方物质条件所限,国统区中小学教科书版本芜杂,印制不良,各界人士有关改善教本的呼声颇高,冯玉祥致函教育部长陈立夫要求改善教本即是其中一例.国民政府教育部...
[期刊论文] 作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2
抗战期间,受大后方物质条件所限,国统区中小学教科书版本芜杂,印制不良,各界人士有关改善教本的呼声颇高,冯玉祥致函教育部长陈立夫要求改善教本即是其中一例.国民政府教育部...
[期刊论文] 作者:远梦,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2
刚过了新千年的中国第一个中国传统的元宵节,陈立夫走完了103岁的人生历程,在台中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与世长辞。随着他在台湾的最后离去,仿佛一台鼓乐铿锵的大戏悄然落幕,曾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