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昌,, 来源:书摘 年份:2005
“瓮中捉鳖”记1985年冬,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在北京书寓所对书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专访。告别时,先生说:“如果你要写稿,发表前务请将原稿给我看一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昌,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5
《文化交流》杂志社总编约我写点与晚年书交往的故事,正好我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写了一本《我认识的书》,现根据书中有关章节内容加以梳理,形成了这篇文章,期望它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杨扬,,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5
我想介绍一下书的文学创作。因为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不妨...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杨,,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5
我想介绍一下书的文学创作.因为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好同学 年份:2005
书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大师。近日,读了他的夫人杨绛所写的《我们仨》一书,我对先生愈发崇敬。这本书写的是杨绛、书及他们的女儿瑗的生活往事。自始至终,可以看...
[期刊论文] 作者:韩磊,, 来源:金秋 年份:2005
书享有“文化昆仑”之誉,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他享年89岁,可谓高寿,究其原因,大致可概括为:“幽默风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个字。幽默风趣书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姚淦铭,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2005
书与辞书可谓一生结伴相行,结缘甚深.他研究学问注重从识字开始,勤于查用辞书,养成阅读辞书的个性,进而批校研究辞书,从而融贯于学问中....
[期刊论文] 作者:周泽雄,孙初,, 来源:中国青年 年份:2005
书到韩寒,我们看到一个传统在延续,即文理偏废倾向。这个传统还可以追溯到更远,早在孔夫子时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书考大学时数学得零分(一说得14分),依旧被当时...
[期刊论文] 作者:张金言,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5
书先生的文章中很少讲空泛的道理,往往是就一个具体问题,引证不同时代、不同语言中不同作家的不同说法,并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除了著述之外,即便在随意谈话中,先生也处处表现出大学问家的风范:一是博学,二是细致;而且两者都达到了一般学者很难企及的程度。  我最初知道书的名字大约是在1947年。记得当时自己去西单商...
[期刊论文] 作者:陆明,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5
老舍和书在三四十年代相继成名,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家。老舍是社会型作家,他的小说取材市民社会;书是学院派作家,他的小说专门描写知识分子。两位作家从生活经历到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方继孝,,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正】 本世纪初我到上海参加会议期间,看望一位收藏信札的朋友,欣赏了他的藏品后,他送给我一通书之父、著名学者基博先生致吴伟治书札。现录于下:伟治先生左右:前蒙枉...
[期刊论文] 作者:宋向红,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 年份:2005
书和他的父亲基博似乎代表了中国学者的两种风格。他父亲做派敦厚庄重,不苟言笑,学风严谨平实,长于说理论事。书在继承了他父亲的治学精神和国学造诣的同时,更向恣...
[期刊论文] 作者:宋智明,,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05
书走了,却留下一座文化宝藏。认识这座“昆仑”,离不开一些开路者的努力。说到书研究,不能不提到厦大的郑朝宗教授。郑朝宗先生是公认的学研究的首倡者。早在 1948...
[期刊论文] 作者:孙玉祥, 来源:书屋 年份:2005
我们读书的论著和书信时,准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读他的《管锥编》、《谈艺录》时,先生眼界甚高评人甚苛,他看得上眼的人没有几个,可谓悬格森严、一丝不苟!在《南...
[期刊论文] 作者:亦农,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年份:2005
2005年春,著名作家.评论家吴昌先生的《我认识的书》一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这本并不算厚的书讲述了该书作者与一代国学大师书的生活轶事、交往点滴,从侧面...
[期刊论文] 作者:李洪岩,,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5
书自小就喜欢臧否人物,一旦到了清华园,看清了许多学术名流的真面目,就更狂了。在随便的谈话中,他敢于挑剔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和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黄茂忠,,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5
大学者书博闻强记,世所 罕见。在语言文字方面,他不仅通晓 多种外语。而且对汉语方言也多有 独到的见解。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士杰回忆,有一 次,他问...
[期刊论文] 作者:吕士金,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5
被誉为“文化昆仑”的书,其代表作《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也被称为“学者小说”,可见《围城》的文学价值是举足轻重的,是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的。《围城》不仅仅显...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平,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5
书先生(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出版后,引发了学术界一些争鸣.笔者以三大宋编诗话为据,考证一段材料,补正书先生中的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徐庆年,王达敏,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2005
书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不仅对休谟哲学的渊源、实质、特征和学术个性有深入的理解,而且把"休谟问题"引入历史学、伦理学特别是文学研究之中.更可贵的是,他将休谟的"自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