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明安,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8
在党锢之祸血污未干的东汉灵帝建宁三年(170),阮诞生了。阮(170?—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人。由于家门孤寒,他的上辈未留下值得称述的事迹。阮十岁的时候,同乡...
[期刊论文] 作者:周永,, 来源:潮 年份:2001
迎来百期,作为主编乃至整个编辑部同仁的心情都难以平静.这里既有欣喜之情,更有良多感慨.rn说实话,在并不怎么景气,严肃期刊普遍生存维艰的背景下,这么一本属于的,又属于...
[期刊论文] 作者:陈玉兰,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麐是清代嘉道年间声名藉藉颇具影响力的诗人,然而前人囿于传统的诗歌功能论而颁布于他的种种恶谥却影响深远,使他在诗史著作中无立锥之地。其实,一生潦倒偃蹇、醉酒颠麐...
[期刊论文] 作者:龚济民,方仁念,,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 年份:1982
一《女神》中的《死的诱惑》是老最早的一首新诗,评论家几乎都认为该反映了作者当时消极、低沉甚至颓伤的情绪,不足取。而这首被译成日文刊载在大阪的一家日报上,...
[期刊论文] 作者:雷磊,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嵩焘手书日记中,存约300首未曾收入其《诗集》,兹就关系时政、人际交游经及思想经历者,辑录36首,略为笺说。...
[期刊论文] 作者:魏宏灿,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90
一阮,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少受学于后汉大儒学家蔡邕,文笔敏捷,宏才英拔,不群于俗,享誉当时。阮(?)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在汉末天下大乱的阶级斗争的旋涡中...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广,,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 年份:1987
(公元?——公元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早年受学于当时著名学者蔡邕,建安中都户曹洪欲请他掌管书记,被拒绝。后应曹操之请,出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建安”十七...
[期刊论文] 作者:薮敏裕,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近年来发掘的店楚简对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其中的《缁衣》篇对正确把握《》的最初意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文章以《诗经》里的《召南·标有梅》为例,并结合其他诗篇,试图通过比较闻一多等近代学者与汉代《毛传》、《毛序》以及店楚简《缁衣》篇等三者对《》的不同解释,来探讨店楚简《缁衣》篇对重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根据研究结果,文章以为店楚简《缁衣》篇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正确理解《》的最初意义,还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以前各家对《》的解释中存在的误会。...
[期刊论文] 作者:刘汉民,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1997
近些年来,有一首据说是毛泽东写的五言在广为传播,其曰: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日共产党,崇拜孔二先。我第一次看到这首是在《长河)}1989年第1期中《中国七十年代政局备忘...
[期刊论文] 作者:黄廷弼,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6
犹自朝朝劝客归──介绍老的一首佚黄廷弼解放前,我父亲的卧室内,曾挂过一幅老赠送给我伯父黄自明的单条。上面题有这样一首旧体:去国十年万事非,蜀山回首梦依稀。自家惯...
[期刊论文] 作者:仁怀,,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5
田间与街头仁怀(一)街头古已有之,而且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但街头的真正崛起,并且形成群众性诗歌运动,则是在抗战时期的延安。1938年8月7日,是延安街头运动日,从此街头便成了抗...
[期刊论文] 作者:许文彬, 来源:台声 年份:2001
手足情深——和炤烈教授@许文彬A homeland of affluence and love, hope for reunification across...
[期刊论文] 作者:钱玉雄,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风,是我国当代散文领域里为数很少的长期致力于散文创作的作家之一.他从抗战时期就开始创作,始终在这块小小的园地中耕耘着.几十年的探索和追求,使他的散文逐渐形...
[期刊论文] 作者:满禄,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饮酒》主旨新探满禄《饮酒》二十首在陶集里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历来论家不穷,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不少论者仅仅据二十首中若干首或若干词句,便给...
[期刊论文] 作者:梦如, 来源:探索 年份:1996
的无限可能拓展心灵的疆土;以的瞬间闪光提炼生命的价值;以的完美抗衡人世的不完美;以的真实抵换精神荒原的虚无。 让惯于嘲讽的人继续嘲讽;让乐于沉沦的人继续沉...
[期刊论文] 作者:郑敏,, 来源:潮 年份:2002
想象是从明了驰向朦胧的船只,如海鸟从海岸飞向苍茫的大海.这就是的朦胧的来源.也是不能成为一明二白的理性的呈现和表述的理由.但并不和理性相悖谬,不满足于先一层...
[期刊论文] 作者:阿红,, 来源:潮 年份:2001
站在新世纪入口,回顾前瞻,糊涂与明白共存,烦躁共沉静齐在.rn历来是人写诗,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电脑.从此人写的与机器写的同见媒体.rn...
[期刊论文] 作者:李汉荣, 来源:探索 年份:1997
是女性的。这句话并没有写进的教科书,在众多的诗学著作里,这句话只被偶尔提过,随之就被大段大段的男性叙述淹没了。我固执地认为是女性的,本身就是一位通体透...
[期刊论文] 作者:正枢,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0
《英译稿》是老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译作。也是建国以来他仅有的一部译作。这部译稿的原书是日本一位专门研究英美文学的教授山宫允先生编选的。经他送给老,又由老在...
[期刊论文] 作者:呢喃, 来源:探索 年份:2001
时至今日,“女性”似乎已“沦为”一个准社会学而非文学的含义暧昧的概念。评家们在不得已使用“女性”这一概念时,又常常不无尴尬地把它混同于一般意义的女性诗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