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2005
“娜踢翻剩酥攀娜”护名人说过的话—()规劝告诫的话—()应允别人的话—()诚恳劝告的话—()发誓所说的话—()违背事实的话—()挑拨离间的话—()坦率表白的话—...
[期刊论文] 作者:洪之渊,,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历来对卮的解释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尚未把握住卮的本质.卮就是德,从本质上说是无心之言;为了体现这一本质而采取了悖论之言的手段;悖论之言从内容上说是中正之言,是无...
[期刊论文] 作者:曾国藩,朱德俊, 来源:学语文:中学高中版 年份:2005
湖南双峰县籍的清代历史名人曾国藩所写的《谨箴》,是从“”和“行”来阐述如何谨慎为人这个主旨的。在“”的方面,于反面列举了花言巧语,闲聊胡扯、夸夸其谈,以及无稽的道...
[期刊论文] 作者:李建中,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终日”与“未尝”,“有”与“无言”,形成一种巨大的语言张力,中国诗性文论的语言观在此张力中生成。在儒家,是“慎乎辞”与“非文辞不为功”的联缀;在道家,是“忘言...
[期刊论文] 作者:张 之,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 ) 年份:2005
“压岁钱”变“压岁”,一字之差,却令人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改变,更多的却是内容上的变化。...“赠人一,胜似珠玉”,我觉得“压岁”胜过“压岁钱”  (小 珂)  又要过年了,每年过年我都会收到压岁钱,今年我想变个花样——能不能让长辈赠我压岁呢?让压岁激励我在新的一年中奋发向上!  ...
[期刊论文] 作者:孙婠,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本文分析了阮籍四,对四的源出和它对四诗发展,以及四与五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对阮籍的这十三首诗还需要深入...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尽意”是古人一直追求的目标。孔子提出“辞达而已矣”的命题,开启了后世对“尽意”问题的广泛探讨。欧阳建的《尽意论》从哲学上发挥了孔子的思想,紧紧抓住名与物、...
[期刊论文] 作者:张觉,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5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诗并不是张衡的《四愁诗》或曹丕的《燕歌行》;东汉辞赋中的某些七段落与后世成熟的七诗也相差甚远。最早的七诗应当是赵晔《吴越春秋》中的《穷...
[学位论文] 作者:金艳,, 来源: 年份:2005
伦理道德说教是“三”思想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探讨“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及艺术品性的有利切入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三”中大量存在的道德说教本身并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肖嫦娥,罗斌,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5
,行是一对双胞胎。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人类社会诞生后,行就出生了。那时,行独闯天下,很是风风火火一阵子。后来,人类感到有必要将历史加以保存和承传,于是,出生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5
诠释闻,首先要看二则消息:本报讯: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洪水,牵动着子洲县闻夫妇的心,他们在捐赠了人民币200元,药品价值100元之后,又于9月2日委托本报把价值700元的药品...
[学位论文] 作者:王明道,, 来源: 年份:2005
晚明孤本拟话本小说集《型世》,在中国久已亡佚,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此书。《型世》的重新面世,解决了明代拟话本小说研究领域的许多悬疑。...
[期刊论文] 作者:毕彩霞, 来源: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的"文亡离"究竟指代何意义,尚有疑问.本文通过对"文"、""在孔子的话句体系中的能指与《诗》教体系中所能进行分析,清楚地揭示出"文亡离"中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胡莲玉,,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型世》自从1992年问世以来,引起了学者的充分关注,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型世》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王连熙,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5
李白的七歌行(其中一部分是以七为主体的杂言歌行)是他各体诗歌中最光彩焕发的部分。人们谈到李白的诗歌,古体总是首推七古(特别是七歌行),近体则推七绝。李白的七歌行...
[期刊论文] 作者:孙尚勇,,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诗起源于汉代民间,最早的完整作品出现在翻译佛经偈颂中.此后六朝时期谢庄创立了以五行数制作郊庙歌辞的传统,这使九诗由小传统进入了大传统,但其对古代诗歌的影响不大...
[期刊论文] 作者:陈波,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本来意义的“意之辩”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关于意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由中国哲学家集体完成的。从《周易》、《论语》、老庄到王弼,所不能尽的“意”绝不仅仅是人脑...
[期刊论文] 作者:李茂民,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刘勰的意观是诗学体系中的核心论题,但是龙学界对这一问题却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把哲学和魏晋玄学中的意之辨等同于诗学中意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马丕环,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5
杜审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是唐初五律诗的奠基者之一。其《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被后人誉为“初唐五律第一”(明胡应麟...
[期刊论文] 作者:卞兰云, 来源:日语知识 年份:2005
日语中的「述語」(谓语)通常由用(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或体接判断助动词「です」「だ」「でぁる」等构成,一般位于句末.但是,人们在交流中,经常会遇到体直接结句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