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走进孔子 年份:2022
<正>王阳明一生的政治经历,是他不同于古代许多书斋里的哲学家之处,也是后世学者钦慕阳明而值得大书一笔的地方。关于王阳明的事功,后人多有评述。清代儒者毛奇龄曾说:“故尧舜相禅,全在事功。...今阳明事功,则直是三代以后,数千百年一人。”(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卷二)王阳明在政事上所立下的赫赫功绩,...
[期刊论文] 作者:雷泳仁,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年份:2022
习近平关于阳明心学的重要论述涉及阳明心学的总体评价及其主要观点、重要理念,高度重视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发挥阳明心学在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政德建设以及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现实借鉴意义...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阳明心学的普及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指针。...
[期刊论文] 作者:殷子悦, 来源:中国美术 年份:2022
欧阳通为欧阳询之子,二人世称“大小欧阳”。欧阳通承袭家学并借鉴六朝碑刻,将欧阳询峻险严整的书风与六朝古意相结合,融会贯通后形成了独特风貌,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从时代背景、欧阳通生平经历等方面入手,以期对欧阳通建立更为全面的了解,然后从用笔、结构等方面分析《道因法师碑》与《泉男生墓志》,再将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二人的书风进行比较,从中管窥欧阳通对家学的继承与发展...,继而讨论欧阳通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楷书的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丰跃,刘畅,张晓轩,原嘉民,徐福平,张铸奇,麦润汝,杨志敏,许家栋,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22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而常获佳效.文章通过对“阳明四法”应用指征阐述并加以杨志敏教授临证验案举证,旨在对“阳明四法”治疗失眠的机制进行深一步探究,以求辨证论治有章可循、法度森严....
[期刊论文] 作者:朱关田,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22
一rn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陈武帝永定元年(五五七)生于广州.祖籍渤海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城北),自十世祖晋欧阳质避祸南迁,遂为潭州豪族.当时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正以克定岭南之功,...出任广州刺史,都督南衡二十二州诸军事,其后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征南将军,封爵山阳郡公,天嘉四年(五六三)卒于任上,由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承继爵位.欧阳纥曾随父平定岭南,继任广州刺史,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十年余...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22
阳明晚年时曾于中秋月圆之夜创作了两首《月夜》诗。据考证,这两首诗作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甲申中秋。...两首《月夜》诗高度凝练了阳明晚年的思想,其中《月夜》(其二)实为阳明自况之诗,这首诗集中呈现出阳明晚年所达之精神境界——“狂者胸次”,阳明的“狂者胸次”既熔铸于其“知行合一”的教法之中,又贯注于其“致良知...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丽梅,龙仕平, 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2
阳明祠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城东扶风山麓.祠内藏有碑刻38通,主要记载阳明祠修建历史以及明清两际多位名人对王阳明石像的赞词.研究这些碑刻对阳明祠历史及王阳明事迹研究有参考价值,但碑刻研究的前提是正确释读碑文....阳明祠碑刻中《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较多,这给碑文释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拟择取“温肃”“()”“(?)...
[期刊论文] 作者:舒曼,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人性至善美德中所蕴含的积极心理学思想,与现代心理疏导致力于使国民更为健康具有同等的价值旨归。...以此建立关联,从阳明心学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为现代心理疏导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同时结合现代心理疏导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阳明心学思想为现代心理疏导提供可能性方法。...阳明心学为现代心理疏导提供共享性经验及指明未来可能性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金城,赖少伟, 来源: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22
文明书院落成后,毛科延请被谪贬龙场驿的王阳明至书院讲学.这是王阳明在贵阳讲学的开端.席书任职贵州后,继续礼聘王阳明至书院讲学.在延请王阳明来贵讲学过程中,席书与王阳明通过书信互动,而相识相知.在聆听王阳明讲学后...,席书的道德学问有了巨大转变,不仅在学术上深受阳明心学影响,而且政治上积极向朝廷举荐阳明担任要职.在此期间,席书与王阳明结成了知己和道友,成为阳明心学发展史上重要一员....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半知,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22
一、王阳明龙场居所辨析rn对于王阳明居夷,大家是有所了解的,在此不必赘述.然就王阳明居夷期间的居所状况,却是众说纷纭的,究竟怎样呢?笔者作如下辨析.rn首先,王阳明被贬龙场驿的“龙场”在哪里?...龙场,在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王阳明居夷时,只有龙场驿,尚未有修文县.据《贵州通志·前事志二》载:\"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召奢香入朝....
[期刊论文] 作者:罗伯友,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22
阳明心学是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王阳明秉承儒家道统基础上,吸纳佛、道等多家之长,建构出自己的阳明心学。...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生死契机下提出“心即理”树立了自己的心本体,又通过自己独特的“知行合一”命题提供本心流行发用的可能,再到“致良知”的功夫落实。...至此,王阳明成功建构了一门通过“知行合一”而打通本体论和修养论的“心学”体系。在本文中笔者将论述王阳明正是因为对“心”做了“知行合一”的创新性规定,而使...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擎, 来源:青年文摘 年份:2022
中国现代书法教材中,欧体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欧体的创立者欧阳询精通八种书体,其楷书被称为“翰墨之冠”.欧阳询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汉字书体规范标准,“欧体”楷书更是引领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为书法史上第一字体.当今作为印刷字体、电脑字库的“标准楷书”,亦是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范本....
[期刊论文] 作者:贺志韧,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阳明极大地推动了书院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反过来也为阳明心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王阳明的书院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四个方面。...王阳明认为:立志是前提,要立成圣成贤这样的大志;勤学是基础,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完善个人的德性;改过是关键,不要害怕犯错,但要积极改过;责善是延伸,要主动帮助朋友和师长认识自身的不足,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段新莉,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22
李衍柱先生著《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全书50余万字,主要由叙言、上篇和下篇三部分构成。...叙言概述了王阳明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的主要特点,并介绍了本书的整理、研究和成书的过程;上篇“王阳明:开启中国文艺复兴大门的思想家”,从世界文明史的视角,首次提出和概括地论说了王阳明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卓越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姚睿祺,陈颖,李玲玲,杨德爽,王子涵,黄力,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22
阐释通降阳明法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规律.通降阳明法即通过除壅、降气等方式,使阳明恢复和降之本性,从而处理高血压“厥阴上干,久则阳明失降”的相关病症.从经典理论出发,归纳通降阳明的具体方法有四:一是通腑泄热法...,为阳明之正治,适用于阳明热实证,代表方如大柴胡汤,代表药有大黄、决明子等;二是涤痰消食法,扫清阳明之垢浊,适用于痰湿食滞证,代表药有莱菔子、全瓜蒌、旋覆花等;三是濡养胃阴法,养胃体以降阳明,适用于胃阴亏虚证...,代表方如一贯煎;四是肃降肺金法,肃肺金以降阳明,适用于肺金壅塞证,代表方如苏子降气汤,代表药有苦...
[期刊论文] 作者:刘潇蔚, 张欣, 蒋谦, 王宁,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22
《伤寒论》论述的阳明病与《黄帝内经》中阳明经主凉、主燥的特点相符。...阳明病的提纲证为“胃家实”,然而现代教材和部分医家将仅具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的阳明病外证表现,但不具备“胃家实”表现的病证认为是阳明病,这是错误的观点。...诊断阳明病需要具备“胃家实”的症状表现,“胃家实”无论是“寒实”还是“热实”皆可。正确认识阳明病对现代外感热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许家星,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22
道统论是王阳明良知学的重要内容。阳明道统论以“精一之传”为宗旨,阳明认为此道始于尧舜禹之十六字心法,经孔颜(孟)仁学、周程道学而最后为其心学所传承。...阳明在极力摒除朱子学于道统之外时,对作为同调的象山、甘泉心学之不够精一皆有所不满,并以明人伦之学极力驳斥心学为禅学之诬评。...阳明道统论有其动态发展历程,其若干“出格”之论体现了阳明学的理论创新与儒学传统、理学共识之间同异交错的紧张关系:“颜子没而圣学亡”...
[学位论文] 作者:朱泳蓉,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2022
明末清初,从政治社会的环境变迁到思想觉悟的转变,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的转变极大程度反映到了各个领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阳明心学这一哲思,强调“心即理”,对心性、良知起到了激发和解放的作用,而在书法方面则具体体现在学书取向或审美层次的转变上,进而通过书法作品展现出来。...因此,本文从王阳明悟得“心学”及其自身对书法的认识出发,到王阳明及其弟子对阳明心学的传播,再到明末清初书家对于阳明心学的接受与表...
[期刊论文] 作者:杨谦,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2
有别于程朱一脉的“圣人无过”论,阳明明确提出“圣人有过”。与此同时阳明又隐隐传达出“圣人无过”之意向,使得阳明的圣人形象存在明显的矛盾。...实际上“圣人有过”是心学内向型工夫的必然结果,正基于此,阳明“圣人无过”说才得以成立。在阳明的圣人设定中,“圣人有过”与“圣人无过”是同时并在的,并无矛盾,前提就是良知的当下呈现,能有过即知,知即改。...
[期刊论文] 作者:朴炫贞,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2
朱熹与阳明的体用观的差异导致朱、王思想的根本分歧。本文将朱熹的体用观下界定为“划分性体用观”,而王阳明的体用观界定为“连续性体用观”。本文又以朱熹与王阳明的体用观为基调,对于两者的中和说进行探究。...与此相反,在王阳明的体与用、中与和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状态,而不是异质异层的关系。简单地说,在比较而分析朱熹与王阳明的哲学特色时,以体用观可以把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