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8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鲍璐茜,吴文,,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6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
[期刊论文] 作者:鲍璐茜(执笔),吴文(执笔),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6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个群...
[期刊论文] 作者:高汉雷,,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顾名思义.驻站记者就是上级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对于其供职的传媒,他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对于其驻地而言.他是代表报社的“形象大使”.是地方宣传自己、树立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光耀,,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发改委,权威部门的权威声音。D...
[期刊论文] 作者:李希光,赵,,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最近,《广州日报》记者与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作了一次访谈对话。其中揭示的问题,令人深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杨陈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近日江苏某报在体育版上刊登的一则体育新闻竟与前一天《扬子晚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内容上仅有一字之差,文章前却赫然用粗黑体写着“本报讯”三个字,记者署名也不同。“本报...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宝文,,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7月28日,本报以《”治癌革命“光环背后的欺骗》为题,刊发了本报记者经调查采访后撰写的报道。披露山东‘保法医疗’所属3家民营肿瘤医院的涉假行为。报道刊出后,有人假借...
[期刊论文] 作者:范林鹏,, 来源:新闻采编 年份:2006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
[期刊论文] 作者:姚蔚,,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6月27日杭州阴有小雨一大早我就收拾东西,打出租车离开了宾馆直奔杭发厂,约好九点到杭发厂参观调查。当出租车进入杭州市区时有些堵车了,在穿越几条繁华街道后,来到了杭发厂...
[期刊论文] 作者:孙,, 来源:装饰 年份:2006
青瓷作品@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期刊论文] 作者:鲁艺,,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那天,报社领导通知我到省记协开会,参加“成功记者论坛”.说实话,是有些受宠惊或者说惭愧的.虽然写过几篇在全国有些影响的稿子,但被冠以成功记者实在汗颜。后来一想,这是领导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光耀,,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本报记者搜集卡车车型标准油耗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在各大重卡与轻卡厂家的官方网站上、经销商提供的产品宣传单页上几乎都难以找到有关车型标准油耗的“身影”;并...
[期刊论文] 作者:郭月秀,,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我在基层新闻单位干了20年采编工作,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记者在基层受欢迎的程度大不如从前.过去是基层干部群众“盼”记者们采访,现在是“怕”记者采访.过去“盼”,是因为记者...
[期刊论文] 作者:陈朝旋,,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本报讯”或“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分别称为“讯头”、“电头”,统称“消息头”,是任何新闻消息的起头第一笔,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的标识,是新闻消息的外在特征。笔者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木子, 来源:食品与药品 年份:2006
正如她在屏幕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一样,生活中的同样是笑面人生。不仅自己快乐、认真地过着每一天,还向周围的人们传递着健康快乐的信息。这就是,一个真实、自...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女人世界 年份:2006
说起电视剧《孝庄秘史》也许你并不陌生,而剧中扮演“小玉儿”的白庆也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一直在外地忙着拍戏的白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06
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最近在沈阳一次会议上说.日本报纸已经做好了报纸消亡的充分准备。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说.现在他们报纸上的收入是2000亿日元.大概相当于我们的300亿人民币。2...
[期刊论文] 作者:陈尚忠,,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记者切忌“朝南坐”,这是著名老记者陆诒对青年记者的谆谆告诫。所谓“朝南坐”,是借用姜太公面朝南坐着钓鱼的特殊姿态和心态,形象地比喻有些记者就像姜太公等鱼上钩那样...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剑桥,,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
[期刊论文] 作者:美霞,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6
女性从事新闻业,清末就有了,抗战时期更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女记者。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在抗战前女记者还是凤毛麟角,但抗战胜利后,上海各报纷纷延揽女记者,一时成了一种风尚。  ...1945年~1949年间上海报刊中曾以女记者名义出现的女性大概有60人之多。...主要有《中央社》的陈香梅、《申报》的宝珠、《新闻报》的严洵、《大英夜报》(后商报)的池廷熹、《和平报》的陈羽新、《正言报》的李青来、《辛报》的许瑾、《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