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69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中国记者:战地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冀惠彦:一是政治素质。战地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法制观念,要明白怎样报道才最符合国家利益。我的第一条战地作品《空袭巴格达纪实...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公关世界 年份:2006
最近教育部2006年1号文件,公布了今年被批准的本科新专业,上外“公共关系学”(国际公关方向)专业名列其中,就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上外党委书记友富教授。记者:上外为什么要...
[期刊论文] 作者:郭月秀,,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我在基层新闻单位干了20年采编工作,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记者在基层受欢迎的程度大不如从前.过去是基层干部群众“盼”记者们采访,现在是“怕”记者采访.过去“盼”,是因为记者...
[期刊论文] 作者:高汉雷,,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顾名思义.驻站记者就是上级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对于其供职的传媒,他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对于其驻地而言.他是代表报社的“形象大使”.是地方宣传自己、树立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陈尚忠,,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记者切忌“朝南坐”,这是著名老记者陆诒对青年记者的谆谆告诫。所谓“朝南坐”,是借用姜太公面朝南坐着钓鱼的特殊姿态和心态,形象地比喻有些记者就像姜太公等鱼上钩那样...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剑桥,,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强,,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
[期刊论文] 作者:唐成选,,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记得刚走进报社做记者之初.部门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跑线记者,最好不要理解成跑固定战线的记者,而要理解为跑在一线的记者,否则,跑来跑去最后跑进去的会是一条‘死胡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06
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编纂的第二辑《当代上海记者丛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他指出:《当代上海记者丛书》的编...
[期刊论文] 作者:马全应,,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
[期刊论文] 作者:黄泳,,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记者的似乎与档案风马牛不相及。笔者提出做记者工作应当有档案意识的命题,也许会你觉得可笑、不以为然。其实不然,档案可以帮助记者做好工作,无论采访还是写作都用得着档案,甚...
[期刊论文] 作者:黄慧,,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记者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者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者自然采写的新闻...
[期刊论文] 作者:杨陈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近日江苏某报在体育版上刊登的一则体育新闻竟与前一天《扬子晚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内容上仅有一字之差,文章前却赫然用粗黑体写着“本报讯”三个字,记者署名也不同。“本报...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06
记者观察》是块金字招牌  《记者观察》要关注弱势群体,要关注基层,面向中层  《记者观察》要走出山西、走出国门、走出平面媒体    经过缜密的调研和精心策划,我刊于今年7月推出了改版样刊。...为了验证样刊能否被市场接受,7月30日,本刊在京邀请了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李锐锋、本刊特邀编委会主任、《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姬乃甫、本刊特邀编委、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昊等期刊界...
[期刊论文] 作者:孙松波,,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由于长期在当地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接触了不少记者。见过一些出入讲排场,业务水平低的“假”记者,但更多的是那些深入一线、体谅基层、敢于吃苦、佳作频出的记者,我把他们叫...
[期刊论文] 作者:尹一平,,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在采访的长期实践中,对怎样当好一名称职的记者有着切身的感触.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则是一名记者必须要迈过的“门槛”。...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敏,张瑜,,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记者,要善“想”、善“听”、善“访”,在规则框架下做一名“聪明”的记者。...
[期刊论文] 作者:文峰,,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专业报的记者,由于对行业工作比较熟悉,写起此类稿件来往往比社会—般报纸的记者得心应手。但也存在着—个慧眼识“点”的问题。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是行业内各项工作的重...
[期刊论文] 作者:胡祥修,,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我们反对记者“泡会”,但不能因此否定记者参加会议的必要性和意义。事实上,在机关“听会”,与走下去调查研究,往往并不排斥。因为了解了上情,才能吃透下情。笔者在记者站工作多年...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节日很容易被唱成应景的四季歌,记者节也不例外。记者节肯定不是狂欢节。看看我们中国的节日,大概除了少数民族的节日,汉族好像就没有给老百姓的狂欢留下什么位置,是我们缺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