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2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继保,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一、《评订红楼》时间、版本特征与评点动机 子梁《评订红楼》,原藏山东省图书馆善本室,国内外最早介绍这部抄本的是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除胡先生外,目前国内外无人...
[期刊论文] 作者:牛珍,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04
《陶庵忆》和《西湖寻》以“”字相连,既写尽了浮生千重变,又道破了好梦成空.笔者认为相较理性审视而言,以心灵的关怀为切入点,并借助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更易窥探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俐, 来源: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2004
俐教授师从我国著名中医骨伤名家安桢教授、施杞教授等学习、实践28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防治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以肝肾为本,结合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主编冯其庸李希凡庆善副主编孙玉明编委卜键马国权王朝闻邓庆佑邓绍基冯其庸刘溪刘世德刘敬圻孙逊孙玉明朱淡文吕启祥李广柏李希凡启功杜景华吴新雷杨光汉杨宪益书...
[期刊论文] 作者:雷宇,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剧之后,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写入艳情词中,使其词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由一己之漂泊落...
[期刊论文] 作者:宋文戈,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6月 5日 ,位于秦皇岛市南戴河的首钢长白机械厂 ,成立了《红楼》研究小组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秘书长庆善先生、红楼研究所孙玉明副所长、红学家杜春耕...
[期刊论文] 作者:石侃,,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邓云乡教授治红有素,近十几年来他先后出版了《红楼识小录》、《红楼忆》、《红楼风俗谭》等红学专著,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去年,台湾中华书局重版了《红楼风俗谭...
[期刊论文] 作者:乐民,王如群,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04
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2004‘祝家庄’杯华夏专题邮会集邮展览”上,上海伟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专题展品获镀金奖,在邮坛上沉寂了近10年的伟再次吸引...
[期刊论文] 作者:马文良,, 来源:中关村 年份:2004
"不管是做产品研发,还是生产制造,都要把目光瞄准未来,立足长远,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久"——而这就是"筑者"沛龙所一直坚持的"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沛龙是个...
[期刊论文] 作者:乐民,王如群,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04
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2004‘祝家庄’杯华夏专题邮会集邮展览”上,上海伟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专题展品获镀金奖,在邮坛上沉寂了近10年的伟再次吸引媒体...
[期刊论文] 作者:颖, 来源:初中生学习 年份:2004
坚守理想,把握希望,只要还在,未来就不会太遥远。从遥远的大山里,从淅沥的春雨中,从澎湃的大海上,升起来了……!蓝色的!我清楚地看见,那是一朵蓝色的玫瑰,飞扬在喧嚣的...
[期刊论文] 作者:詹健,,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本文从字、号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厘清"阮"在《春柳堂诗稿》中的错讹,倾向于"阮"为曹雪芹别号的结论。再由此为出发点,缕析"阮"背后体现出的魏晋风度的审美力量以及曹雪...
[期刊论文] 作者:曹雪芹, 无名氏, 程伟元, 高鹗,,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研所校注本《红楼》以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前八十回)和程甲本《红楼》(后四十回)为底本,并以十余个早...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忠, 长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年推出赵建忠《红楼续书考辨》,该书分为九章:一《红楼》的诱人魅力及其续书的产生;二《红楼》续书的类型分梳;三《红楼》续书作者丛考;四《...
[期刊论文] 作者:马瑞芳,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红楼》如何成书,是红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笔者试图用以下“公式”解《红楼》成书难题: 明义所见《红楼》+雪芹旧作《风月宝鉴》→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红楼...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光新,,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红楼》庚辰本的脸盆、面盆、沐盆有异文。脸盆和面盆词义相同,在《红楼》同一部书里出现,以及在《红楼》不同版本之间异文替换,是清代这两个词的使用习惯的真实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蔡义江,,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应副校长罗卫东的邀请,为学生作了一次《红楼》讲座,主题是"《红楼》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长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对《红楼》艺术创新问题的探讨,不仅关系到《红楼》本身的价值评估,而且具有重要的小说史、文学史意义。薛海燕的《红楼:一个诗性的文本》,是继《〈红楼〉的艺术创...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宝东,,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茹志鹃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深受《红楼》的滋养。本文梳理了茹志鹃阅读《红楼》的经历,同时,也着力探讨了《红楼》的文学思想以及叙事技巧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总...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平,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在众多的《红楼》续书和仿作中,蒙古族小说家尹湛纳希的《一层楼》和《泣红亭》被认为是写得较好、有一定价值的姊妹篇。如俊先生曾指出:“它们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多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