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文文,,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04
寻梦,追,亦是一个个故事,只有开头和未知的结局。我只能悄悄地讲述着我未的故事……我是一名运动员,我觉得运动员跟...
[期刊论文] 作者:宝东,,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茹志鹃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深受《红楼》的滋养。本文梳理了茹志鹃阅读《红楼》的经历,同时,也着力探讨了《红楼》的文学思想以及叙事技巧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总...
[期刊论文] 作者:胡晴,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纪念曹雪芹逝世 2 40年国际《红楼》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1 0月 1 0日拉开帷幕 ,本次会议为期 3天 ,由中国红楼学会、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扬州市...
[期刊论文] 作者:曹慧,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04
是清代乾嘉时期山东著名理学家。但目前学界对韩的研究鲜有涉及。文章根据韩所著《理堂文集》、《理堂诗集》、《理堂El记》及阎循观《西涧草堂文集》等对韩...
[期刊论文] 作者:石侃,,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邓云乡教授治红有素,近十几年来他先后出版了《红楼识小录》、《红楼忆》、《红楼风俗谭》等红学专著,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去年,台湾中华书局重版了《红楼风俗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同舟,陈文新,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红楼》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以一种参透人类历史的口吻划分出三种类型的人物:第一种是仁人君子,如尧、舜、禹、汤、文、武、、召、孔、孟、董、韩、、...
[会议论文] 作者:袁晓春,, 来源: 年份:2004
引言2009年8月20日,高丽使节郑的半身铜像和诗板,安放在山东省蓬莱市登州博物馆,受到来自海内外广大游客的观瞻。郑是朝鲜半岛高丽王朝的著名人物,在担任宰相期...
[期刊论文] 作者:詹健,,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本文从字、号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厘清"阮"在《春柳堂诗稿》中的错讹,倾向于"阮"为曹雪芹别号的结论。再由此为出发点,缕析"阮"背后体现出的魏晋风度的审美力量以及曹雪...
[期刊论文] 作者:梅新林,,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在1979年《红楼学刊》创刊迄今的四十年间,按照其出刊期数与年限,曾分别于三十、五十、一百辑与十年、二十周年、三十年六个重要节点举办过相应的纪念活动。由此回望和...
[期刊论文] 作者:曹雪芹, 无名氏, 程伟元, 高鹗,,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研所校注本《红楼》以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前八十回)和程甲本《红楼》(后四十回)为底本,并以十余个早...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忠, 长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年推出赵建忠《红楼续书考辨》,该书分为九章:一《红楼》的诱人魅力及其续书的产生;二《红楼》续书的类型分梳;三《红楼》续书作者丛考;四《...
[期刊论文] 作者:马瑞芳,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红楼》如何成书,是红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笔者试图用以下“公式”解《红楼》成书难题: 明义所见《红楼》+雪芹旧作《风月宝鉴》→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红楼...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光新,,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红楼》庚辰本的脸盆、面盆、沐盆有异文。脸盆和面盆词义相同,在《红楼》同一部书里出现,以及在《红楼》不同版本之间异文替换,是清代这两个词的使用习惯的真实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蔡义江,,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应副校长罗卫东的邀请,为学生作了一次《红楼》讲座,主题是"《红楼》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策纵,,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我们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红楼》早期抄本,至少已有十二种了,它们底本的年代还无法明确判断,现只据初步推测,依时间先后列举如下:(当然不必准确)(1)甲戌本(1754)《脂...
[期刊论文] 作者:长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对《红楼》艺术创新问题的探讨,不仅关系到《红楼》本身的价值评估,而且具有重要的小说史、文学史意义。薛海燕的《红楼:一个诗性的文本》,是继《〈红楼〉的艺术创...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江先生一生坎坷,早年过着漂泊生活,但对学术研究有执着的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永嘉学派研究专家.综观先生对永嘉学派的研究,其贡献有三:1、开创了温州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苗菁,,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红楼》中,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路是联系其深宅大院与京城之外世界的重要纽带。具体而言,京杭大运河是《红楼》中重要女性形象进入其内部世界的主要路径;是《红楼》...
[期刊论文] 作者:小文,,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跳过诗去追求情节发展的读法,在读《红楼》时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本书正是本于这一深切感受,对极具特色的《红楼》中的诗歌作出独特的理解和阐释。作者认为,中国古代...
[期刊论文] 作者:熊飞宇,,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4
高语罕《红楼宝藏》自1945年问世以来,其版本有三。共分六讲:一面镜子;贾宝玉;王熙凤;几个奇女子;两个老太婆;红楼宝藏。《红楼》的文化遗产,主要有五件:透澈的观察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