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长军, 苏永利,,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道德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宗教道德和理想道德,世俗道德道德规范的源头回溯到人自身,人的生活的所有意义都被看作是来自当下。由于世俗道德摧...
[期刊论文] 作者:向玉乔,,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道德记忆是人类运用其记忆能力,对其自身的道德生活经历进行记忆刻写而形成的一种记忆形式。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不仅在于它让我们记住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道德生活经历,更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唐雅倩,,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随园诗话》是清初诗人袁枚的代表作,其中世俗化倾向是区别同时期诗学理论家的一个主要特征.它的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诗学理论之"真",袁枚摆脱传统儒家诗学道德性之要求,...
[期刊论文] 作者:余涌,,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近年来,道德绑架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关注。道德绑架最普遍和最典型的形式是胁迫行善。道德上完全义务与不完全义务或者说非权义务的区分有助于我们辨析道德绑架问题。道...
[期刊论文] 作者:李坤键,, 来源:普洱学院学报 年份:2018
佛教传入中国,受中国传统世俗观念和道德规范影响以及佛教自身的包容性,使得佛教教义与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冲突中融合,缘起...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玮;吴楼平,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塞拉斯认为道德意识是一种"我们"意识。他的解析和建构基于其独特的实践推理框架。在他看来,道德判断是定言合理的主体间意向。...道德判断是一种意向,依靠决断与行动建立逻辑必然联系;道德判断是主体间的意向,即我们意向,因此有真与假;道德判断的定言合理性来自于内在合理的目的意向,正是靠这个目的意向才产生道德共同体,其中各成员从这个共同体的视角意向和行动...,这个视角即道德视角;支持道德视角的是无私的爱,不是自爱和仁慈。...因此,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共同体各成员以道德视角进行道德思想和道德行动。这个论断指向康德的目的王国,其中人...
[期刊论文] 作者:傅永军,,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道德归责难题,因《纯粹理性批判》对自由的先验规定而生,又因《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对意志自由与道德法则的关系所作的同构性解释而尖锐化。康德通过区分感...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林,,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文化主题与道德紧密相连,一方面,文化主题内蕴着道德要求,...
[期刊论文] 作者:倪培民,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长期以来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儒家学说的最高目标是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建构,其艺术审美精神是经过道德过滤、为道德服务的工具。...其主要论据是:儒家经典著作里很少涉及美学和艺术;当儒家谈到艺术审美时总是强调其道德意义;儒家的审美理想"中和"本身是一个道德理想。...但是基于《论语》《孟子》等儒家基本经典的精神,逐一审视这些论据,可以看出儒家学说的终极目标其实不是道德责任,而是人生艺术的创造和欣赏的美学境界。...在儒家的价值观中,道德或者是达到审美和艺术创造的一种方法,或者是作为这个最高目标的一部分而得到肯定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健, 来源:丝路艺术 年份:2018
摘 要:池莉创作的文本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世俗情怀贯穿其三个创作时期,在她的文本中的人物各有各的世俗,文本诠释了世俗世俗构成了文本,世俗池莉文本的一个文化情结。  ...关键词:池莉;小说;世俗情怀;新写实  五四以来,外来文化的“入侵”,“德先生”与“赛先生”概念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理念,尤其是现代文学领域内,他们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艰难人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道德与文明》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会会刊,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编辑部设在天津。《道德与文明》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鑫毅,,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当前支持对虚拟行为进行道德评判的主要论证依赖于经验证据,存在重大不足。古斯肯从"图像意识"出发,论证与道德评价相关的种种因素在虚拟世界中都被中立化,因此虚拟行为不具...
[期刊论文] 作者:杨超,,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党和政府对道德问题深重关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宏大背景下,将道德问题的整治纳入治国理政的范畴,进而提出了"道德治理"的理念。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互动协作的治理理...
[期刊论文] 作者:王莹, 尚琳琳,,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志愿服务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实践,其道德属性可以理解为:志愿服务的特征体现了道德的特征;志愿精神体现了伦理精神;志愿服务体现了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志愿服务是学雷...
[期刊论文] 作者:杨征源,,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史蒂文森主张道德分歧是态度分歧,而吉伯德认为道德分歧是计划分歧。他们的理论都与事实不相符,因为两个人之间有对立态度或者计划有差异并不代表两人之间一定有道德分歧。道...
[期刊论文] 作者:周启杰,,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伦理思想和道德观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如果说马克思早期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批判,只是为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建立提供一种伦理前提和道德观诉求,那么45年之后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吴冠平,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2018
《我不是药神》建构了一个不让观众出戏的银幕世界,通过戏的魅力让那些看似世俗的相貌在银幕现实中具有了崇高的美感和道德力量。《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有着极强指示意义的作...
[期刊论文] 作者: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为了系统总结、反思和呈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道德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理论成果,推进中国伦理学界与世界的对话交流,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计划于2018年12月1...
[期刊论文] 作者:张舜清,,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2018
从"世俗生命伦理学"到"基督教生命伦理学",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思想一以贯之,并不曾发生所谓"转向"或"断裂"。世俗生命伦理学是针对道德多元与文化战争的现实提出的旨在维持...
[期刊论文] 作者:罗亚玲,,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8
韦尔默在其《伦理学与对话——康德和对话伦理学中的道德判断要素》一书中基于康德道德哲学之困难,考察对话伦理学为克服其困难所做的尝试并分析其成败得失,他把康德的绝对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