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凤月,,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道德责任内涵、道德责任归因、道德责任的前提条件、道德责任的谅解、道德责任冲突的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道德责任归因理论和责任冲突解决...
[期刊论文] 作者:廖小平,,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榜样遭遇到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对道德榜样进行理论审视,实为必要。在现代社会,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者、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及具有重要影...
[期刊论文] 作者:樊浩,,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在主张德治的儒家和主张法治的法家两大道德哲学的历史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个体道德和社会伦理的两大道德哲学的逻辑体系中,耻感都是道德哲学体系的原素和原色。耻感的伦理根源...
[期刊论文] 作者:张振国,刘雪梅,,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民法的顺利实现,不仅需要他律,更依赖于民事主体良好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对民法实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信仰的道德自律与民法实现,二是基于理性的道德自律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之沧,,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马克思不是一个反道德主义者,也不是一个道德中立论者,而是一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和道德实践家。他批判旧道德,树立新道德,追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反对空洞说教。他一生献身...
[期刊论文] 作者:周详,杨治良,郝雁丽,,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本文概括了道德情绪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并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理性”德育方法的不足,提出要全方位实施道德情绪教育,发展人类的品德。...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传有,,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康德的道德哲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但正是这一点被人们所误解,认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一种空洞无物、没有实际效用的学说。然而,综观康德的道德哲学,可以看到,康德对道德法则...
[期刊论文] 作者:周慧,,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个亘古常新的问题。在法律的领域内道德的位置何在,对法律的道德审视何以可能?这是建构法伦理学要思考的基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是解决法律与...
[期刊论文] 作者:邹顺康,张群颖,,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中国儒家伦理文化非常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并将之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孔子、孟子开创了儒家文化发展之先河,在他们那里有着非常丰富而精辟的道德修养思想。在如何...
[期刊论文] 作者:刘科,,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在霍布斯的道德哲学体系中,对于理性的基础地位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在霍布斯的道德哲学中理性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霍布斯道德哲学中的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樊浩,,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儒家在历史上进行的最成功的努力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和谐道德哲学体系与和谐伦理精神体系。这个和谐道德哲学体系与和谐伦理精神体系具体表现为四个结构:道德哲学体系、伦理精...
[期刊论文] 作者:华正伟,,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舍弃了学术道德教育的大学德育不是完整、科学的大学德育.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和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机制,弥补欠缺.加强...
[期刊论文] 作者:陈寿朋,杨立新,,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也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
[期刊论文] 作者:贾新奇,,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即便一个人已经具备某种德性,这种德性也未必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实际的道德活动即道德践行。因为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由一些难题所造成的困难。这些难题主要包括:"社会公正...
[会议论文] 作者:孙春晨, 来源: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 年份:2007
@@道德模范是时代的道德典范、道德榜样。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对于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建荣,,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道德建设,一是要明确农民道德建设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期刊论文] 作者:崔学会,,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体制转轨导致社会秩序失范;社会转型导致道德困惑;信用法规不健全,缺少法治观念。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良,熊洁,,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正反两方面的表述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某种缺陷,肯定其已具备的道德本质精神。在当代,充分揭示和确定其内在的基本价值理念,使之转化为人们...
[期刊论文] 作者:杨凤岗,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用经典世俗化理论来检验少林寺的“世俗化”现象,认为少林寺的变化用“入世化”表达更为准确。用衡量宗教组织世俗化程度的最根本标尺——张力来检验少林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认...
[期刊论文] 作者:孙文清,, 来源:新闻界 年份:2007
本文分析了中国广告世俗化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看待中国广告的世俗化倾向进行了探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