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7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永球,,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10
湖北某报10月16日头版刊登一条本报记者采写的新闻,内容是关于先进教师汪金权事迹报告文学《大别山师魂》一书出版。正文中列出该书的序言作者、出版单位、主人公汪金权的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姝萍,,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12
2012年10月16日,《长沙晚报》在A19版以图片为主配合文字以及二维码视频等全媒体报道形式,推出了《哀鸿道——本报记者亲历湖南千年鸟道捕猎之殇》报道,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
[期刊论文] 作者:叶晓雯,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3
省报二版大多刊登一些头版装不下的地方新闻,与国际、国内新闻用新华社电讯不同,基本上是本报记者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张报纸的水平,历来为省报所重视。《广西日报》...
[报纸论文] 作者:蔡义鸿,, 来源: 年份:
本报记者 蔡义鸿报道:昨天,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对本报记者说“我国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投资品种稀少是引发当前炒房热潮的主要原因。对目前各地出现的炒房现...
[期刊论文] 作者:谈虹,,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2010
本报制造,就是要求记者在稿件数量上有提高,编辑在版面设计、标题制作、视觉冲击、舒适阅读上有突破。□本报创造,就是提升策划层次,保证报道内在品质,打造品牌版面、专栏...
[期刊论文] 作者:袁祥!《生活时报》记者,郭晋华,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6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获悉中唱公司多方寻觅的《九妹》作者已在北京露面。3月15日晚10点多钟,记者冒着小雨雪赶到和平里西待一家正在装修的旅馆——地矿部招待所,独家采访了当...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绿芽 年份:2005
华声报讯(记者王凯):7月14日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中本报记者透露,未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将推出“中华文化环球之旅”,将其打造为一个长期的品牌,让...
[期刊论文] 作者:董国,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9
《中国记者》的“一得录”中刊登了赵维先生的文章《一方水土一方记者么》,读后令人深思。 说句心里话,綦江的彩虹桥坍塌,事后要不要责备《綦江报》放弃了舆论监督,我有点犹...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房地产 年份:1999
九九房改,稳步推进货币化分配(本报记十朱剑红)人民日报41住房金融需过五大坎(丁慧)中口房地产报4.2物业管理面面观(本报记者赖仁琼)人民日报4.3商品房面积谁说了算(本报记者载自更)...
[期刊论文] 作者:刘波, 来源:报刊管理 年份:2000
《人民日报》今年6月18日头版刊出一篇不长的采访记,题目是《杜寿鹏——要堵贺兰山缺》,作者是本报记者梁衡。此时的梁衡,乃是该报的副总编辑。 看到这篇稿件,我不由得...
[期刊论文] 作者:新生,,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2
新闻记者必须诚实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呈现给观众,不能以不科学的方式,制作耸人听闻的新闻作品。7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记者将绿茶代替尿液,...
[报纸论文] 作者:本报记者 彭扬, 来源:中国证券报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新生,,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9
采访对象有权拒绝回答问题,并且可以追究传来新闻的来源,把采访者变成被采访者,从而使记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期刊论文] 作者:新生,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21
新华社记者3月6日发布两张照片,显示外国媒体记者采用特殊的角度拍摄中国正在执勤的警察.其中一张是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对面广场西侧的人行道上,以特殊角度拍摄中国警察执勤站...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年份:2004
本报记者11月8日获悉,沪杭线电气化建设工程将于年内开工。...
[期刊论文] 作者:李旭阳, 来源:计算机世界 年份:2014
本报记者 李旭阳  2014年12月10日,思科在泰国曼谷举行Cisco APJ...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吉全,,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7
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解放军报》在19日四版推出了《“和谐号”在春天启航——本报记者亲历火车第六次大提速》专版。专版推出后,得到广大读者和中宣部的好评,并...
[学位论文] 作者:舒晋瑜,, 来源: 年份:
5月3日,作家蒋子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这位在工厂待过25年的作家,曾经写出《厂长上任记》、《一个厂长秘书的日记》等一系列佳作。几十年过去,他所在的天津重型机器厂已经不复存...
[期刊论文] 作者:吴元,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91
现在,一谈起记者的形象,人们好象颇有微词。不过,予也谫陋,所遇的倒是勤勉本分的居多,而且他们的工作也大不易。譬如某些大型会议或高层次的活动,那张专供采访用的记者证就不...
[期刊论文] 作者:马宏威,,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9
本报评论员”文章历来被认为是党报党刊的一面“旗帜”。因为代表党政机关、编辑部集体向公众发表观点、阐述意见,“本报评论员”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政策性、原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