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施方珂,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23
佶(1660-1723),字吉人,号鹿原,别号麓原子、鹿原叟、紫薇内史、道山亭长等。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清代著名藏书家、书法家,文师从汪琬,诗师从王士禛、陈廷敬,佶精诗文、楷书,在古籍写刻出版上颇有成就,在书法上造诣颇深,亦有抄本流传。佶好藏书,家中藏书极富,且多孤本、珍善古籍。...已有的对于佶的研究,尚未有全面详尽从作品、交游、古籍写刻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23
气候变化对森林可持续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如何保持人工长期稳定生长是全球性技术难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营造了大面积樟子松人工,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北方防沙带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樟子松人工退化较为严重,虽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樟子松人工退化机制的认识仍然不是非常清楚.本文梳理了导致樟子松人工退化的主要因素,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农村科技 年份:2023
石源林场位于太行山西部,2023年对区域内1 000亩退化进行了修复。本文对退化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了退化修复技术措施,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傅欣蕾, 来源:防护林科技 年份:2023
国家储备建设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为分析国家储备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储备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储备研究始于2014年,研究学者人数有限,产生了以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代表的两大研究团队;现阶段研究专注于储备与木材安全的关系、储备的金融支持模式及以国有林场为承储主体的建设实践的探讨...
[学位论文] 作者:赖水玲,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2023
森林主体为天然,因此,保护天然意义重大。全面停止天然商业性采伐是保护天然的重要举措,构建天然停伐补偿机制对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天然保护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结合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先是阐述了天然用材停伐补偿的理论基础及现行政策,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再是对天然用材停伐补偿...
[学位论文] 作者:刘迪,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3
《词典故》八卷,清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撰。...《词典故》按门类记述翰林院历史沿革,考历代之源流,是研究翰林院沿革变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目前学术界对《词典故》的专门研究较少,为深入认识全书的价值,本文对该书进行文献学方面的探讨,为学...
[学位论文] 作者:郭宸旭,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23
线(Bollinger Bands)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技术分析指标,其原理就是利用均线和标准差构造出由上下轨道围成的价格通道,并根据价格曲线与上下轨道的接触进行交易。...布线指标从被发明出来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时间,当前国外许多研究表明,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成熟,布线指标的有效性在不断地减弱,缺陷也日益明显。...基于此,本文将布线带入了量化交易领域,不仅将布线指标和其交易方法进行了建模,并...
[期刊论文] 作者:徐华丽,虎,刘小宇,汪洋,蔡京勇,周忠诚,杨旭, 来源: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年份:2023
【目的】探索不同密度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其特征。...【方法】以35~55年生柏木人工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密度分别为4 160、992、452株/公顷)下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结果】柏木人工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
[期刊论文] 作者:席守鸿, 明安刚, 谭玲, 何江, 覃, 来源:广西植物 年份:2023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和桉树人工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的响应特征与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23
分析退化修复技术要点,对促进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及维护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给其他相似区域退化的修复提供一定帮助,针对甘肃省卓尼县段洮河两岸退化问题,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阐述了甘肃省洮河流域退化概况,从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等方面,探讨了洮河退化修复技术要点。...通过实施上述技术要点,卓尼县段逐步恢复了洮河两岸退化的生态功能,稳定了修复后的...
[学位论文] 作者:, 来源: 年份:2023
希逸是南宋艾轩学派的集大成者。研究希逸的哲学思想,有助于阐明艾轩学派在理学谱系中的地位,有助于了解宋代理学、文学、庄禅之间的融汇互通。...乐轩、希逸以儒为宗、兄老弟佛的思想,对于如何面对西方文化也有启发意义。希逸的哲学思想,可以从自然造化论、自然心性论、即心悟道论、辨章朱陆、融通三教等角度,进行全面考察。...艾轩学派四代人,分别是艾轩光朝、网山林亦之、乐轩陈藻、鬳斋希逸。艾轩主张“日用是根株,...
[期刊论文] 作者:欧顺方, 来源:广东蚕业 年份:2023
国家储备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国家建设储备基地的意义,总结了国家储备基地建设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建设项目的成效分析,以期为林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年份:2023
以辽东山区胡桃楸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冠光竞争高法将胡桃楸次生划分为上、中、下3个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层的树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上、中、下3个层平均树高分别为14.86~17.02、11.18~12.77 m和7.33~8.01 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树高间差异极显著,分层效果较好。...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林业科技情报 年份:2023
国家储备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快速增长,林下经济产品市场空间扩大,有效实现了农民增收。...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家储备充足的林下空间,促进林下经济与国家储备建设协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探讨国家储备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发展策略,以期推动新时期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论文] 作者:刘瑞轩, 姚远, 张胜, 来源:null 年份:2023
人工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及资源供给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西藏地区开展人工造林对改善当地生态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工造林可以改善土壤状况,然而针对人工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的理解仍不够充分,本文对西藏人工土壤碳和养分特征进行了综述。简言之,人工可改善土壤碳和氮水平,并提高土壤稳定性。...
[期刊论文] 作者:罗梅,王琛,范应龙,于良,张泽环,薛首男,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2023
江西是林业资源大省,推行国家储备建设,对江西省天然保护、木材战略安全、林业改革推进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江西省发展国家储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构建基于SWOT-AHP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国家储备发展战略。...结果表明,江西省国家储备建设优势大于劣势,机遇高于威胁,应强化自身优势,抓住国家全力支持储备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江西省国家储备建设步伐。提出了科学推动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立春, 王定国, 董秀娟, 天东,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3
通过列举国医大师天东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痿病、阴吹、异位妊娠(合用寿胎丸)、虚劳、臁疮(合用五味消毒饮)的典型病案,总结天东教授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汤辨治多种疾病的经验。“异病同治”的核心是辨证精准。...天东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的中医原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通过辨病、辨证加减用药,在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中医疗效,扩大了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范围。...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农民 年份:2023
林木生长环境的持续恶化、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频繁的人为活动等严重影响了西山林场现有林木的健康生长,使得林场退化面积逐渐扩大。...据统计,进入21世纪后林场退化的面积逐年增加,林分质量明显下降,根据生态建设总体要求,应该加强林场退化修复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西山林场退化的形成原因与修复措施,介绍了当前退化的基本状况,然后分析了退化形成的具体原因,最后针对退化原因提出有效的...
[学位论文] 作者:鲁艺,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23
探究型和林龄对温带嫩江沙地固沙人工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对于沙地人工的碳汇管理实践尤为重要。...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测定具有年龄序列的2种人工(樟子松幼龄、中龄林和成熟:11、30、45 a;小黑杨幼龄、中龄林和成熟:6、15、26 a)与天然榆树疏(28 a)的生态系统碳储量...
[学位论文] 作者:郭源,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23
森林转换过程中,不同型的物种和土壤也会发生变化,但关于常绿阔叶转换过程中物种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差异研究还比较匮乏。...为加深对常绿阔叶转换过程中不同型差异的认识,本文以江西官山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选择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常绿-落叶阔叶、常绿阔叶及各型中的优势树种,如杉木(Cunninghami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