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谢绍聪,翁荣平,, 来源: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年份:2013
龙池,产于福建省将乐县,素有闽精品之称,其制作始于唐,盛于宋、明,是我国著名古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莹润墨,呵之水出,下墨如风,墨如油,砚池盛水十余日而...
[期刊论文] 作者:雷虎, 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年份:2014
难得,文玩之首  中国四大名中,有“三石一陶”之说,其中的“一陶”指的便是澄泥。澄泥是以汾河河底泥烧制而成。...澄泥源于秦汉,是古人受秦汉砖、瓦当生产的启示,结合陶器烧制手法再精工制作,遂步演变而来。唐宋时期,澄泥工艺已经炉火纯青,因而当时人们评价澄泥为“中第一”。  ...澄泥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而不损毫,...
[期刊论文] 作者:朱传荣,,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宽一四、长二一、高五厘米。此青花胭脂晕俱全,石质细腻,墨无声,的为端溪子石中之上品。雕作过枝初秋柿树。侧镌铭,款署‘白沙’,俱楷书。题识:抱璞含章,是石非石。...
[期刊论文] 作者:橘明逸,,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年份:2014
绛州澄泥是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于余年历史。从唐代起,便与端砚、歙砚、洮河一起被称为“四大名”。澄泥细腻坚实,形色俱佳,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
[期刊论文] 作者:郑辙,, 来源:珠宝 年份:1991
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有久远的历史。原作“研”,研墨用的研磨器。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就已有石的雏型;在秦代,形已经规范化了;唐宋是的繁荣昌盛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李焕军,赵向东,刘晓光,, 来源: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有人说辽和松花石是两个独立的种;也有人说辽和松花石在本溪共存在、同发展,并行不悖;还有人说辽和松花石同源同种,辽流行于民间,松花石出生于宫廷,松花石...
[期刊论文] 作者:旭,, 来源:天工 年份:2016
时间在研磨中流逝,流年一截截浪迹中,这曾使得多少文弱的长衫书生坐在青灯黄卷下将岁月磨穿。今人养,多为藏。养一方石为伴,每当默守书屋,枯坐案前时,对如晤古人,...
[期刊论文] 作者:孙博文,张扬,周小儒,,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13
易水作为河北传统名产于易县,也称“易水古”。相传始于春秋,是我国名中的瑰宝。由于易的设计兼容了多种传统技艺,反应了不同时期的造型风格和文化特征,所以它的...
[会议论文] 作者:曹隽平, 来源:第二届中国文房四宝高层论坛 年份:2012
朱彝尊书法多有传世,以隶书和楷书为主,此铭隶书比其传世隶书作品略微古拙,想来系朱氏当年信笔所为。今人藏的石质如何、是否墨,已经不再是首选标准,因为现代的藏者多不...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摩壹,,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6
明清时期,赏、藏、刻之风盛行。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铭,如纪晓岚等人,除精心拟写、锤炼铭内容外,在书写和镌刻之前,还对铭的书...
[期刊论文] 作者:枰凭,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17
笔者在长沙市博物馆清理一批明清石时,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方其貌不扬、外表漆黑的石(图一)。...此带有原配髹深褐色漆、硬木天地盒盖,外方内圆,呈艾叶灰绿色,是一方正方形洮河,14.3厘米见方,厚4.8厘米,外形及装饰十分简单朴素。  ...石的上下天地盒盖由于时间和气候干燥的原因,部分黑生漆已剥落或卷露出曾经漆过一次黑漆的底漆,突出十分细腻的质地。木盒盖四周采用十分简单的边沿和内衬,由于天...
[期刊论文] 作者:韩天衡,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3
吾少好弄翰,60年前,时墨膏、墨汁的生产尚属初生期,书画挥运无不以为用,以为基,作'人磨墨,墨磨人,磨墨人'之无尽止的耗磨时日。多为石,'石不能言最可人...
[期刊论文] 作者:曾光, 来源:包装世界 年份:2000
易水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融雕刻、绘画、书法艺术为一体,而形成独特的既纤秀细腻又刚劲浑朴的艺术风格。有龟、鱼、蚕、蟾、龙、琴、棋等高档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20
研山《神圣的洮产地——喇嘛崖》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墨,所磨墨汁细匀无渣。根据材质的不同,砚台可以分为石、陶、砖、玉、泥等。...在我国,极负盛名的种有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山西的澄泥,被并称为“四大名”。  ...洮河流域素有“陇原古文明搖篮”之称,不仅孕育了闻名中外的马家窑、辛店彩陶文化,而且滋养和造化了绚丽多彩的洮艺术。在洮河流域大峡谷的山影...
[期刊论文] 作者:张小雷,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0
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用、爱、藏,留下了许多咏的佳诗妙句,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添光彩。...
[期刊论文] 作者:缪士毅,, 来源:养生月刊 年份:2007
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用、爱、藏,留下了许多咏的佳诗妙句,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添光彩....
[期刊论文] 作者:瑞霖,,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1
这些年每到一地,我总要挤出一点时间,逛逛古玩市场,寻找心仪的古。两年前曾在福建宁德的一家古玩店里见到一方长方形旧,墨迹斑斑,难见原色,不知石。面开扇Going al...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阅读 年份:2013
(引言)在中国“文房四宝”中的历史最为悠久,亦称“墨砚”,即人们平时所说的砚台。古代有“以文为业为田”之说,故又称为“砚田”。还有谓之“墨海”的。汉代刘熙曰:“,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是研墨的工具,在汉代以前称为“研”。到了明、清时期,制工艺艺术化,形成了我国雕艺术的三大流派——粤派、徽派和苏派。  的构成:是适应研墨颜料或墨的需要而产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华慈祥,,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4
自古以来,是中国读书人的伴侣,在上镌刻自己的姓名、字号或标识,进而在上记录该的来源,对的开采、材质与形制加以描写和赞颂,甚至在铭中表达读书人对某事某...
[期刊论文] 作者:麦子,, 来源:今日民航 年份:2012
台北故宫寻宝之松花在我国数千年的制史上,清宫松花石是唯一由帝王在宫中识石、帝王倡制,受一姓王朝专宠,深锁宫中不传民间的种。清廷大约从康熙三十年以后开始琢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