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远莉,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21
復生禹”神话出自《山海经·海内经》,原本表示禹之间具有生命和事业的双重继承关系,尤其强调禹对治水事业的继承。后逐渐演变为“腹生禹”神话,叙述被殛死,剖而产禹的奇异故事。...本文拟以“復生禹”神话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古籍文献出发,结合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理论,首先释读“復生禹”中的“復”与“生”。...再从“復生禹”神话情节演变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入手,分析由“復”而“腹”、由“...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晴,, 来源: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一个似神似人具有争议的形象,关于以为对象的学术研究起于上世纪初,直至今日依然被学者们所关注。本文主要是将前人研究以研究内容归类,论述前人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卞玉山,,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2015
《世本》云:"作城郭。"《吕氏春秋》云:"夏作城。"然,筑城廓在哪里?本文首先对史前华族、夏族的起源及夏、夏禹等诸多传说进行了评论,认为王国维、杨向奎等先生的华...
[期刊论文] 作者:吕亚虎,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1
在上古传说和我国古代典籍记载中是一个悲剧人物 ,传统的观点认为 ,他是因治水失败而被杀的。但从所存史料的分析来看 ,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末期 ,这一时期 ,各...
[期刊论文] 作者:黄震云,,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6
文章认为,大禹和都是黄帝有熊氏的部族,为诸侯,以白马为图腾,被帝尧杀死以后回归有熊氏,就是化为黄熊。代之而起的大禹为有夏氏,禹不是血缘意义上的父子关系。大禹治水...
[期刊论文] 作者:曾凡,,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天问》“伯禹愎”神话源于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禹从的身体中出生的神话表明,、禹生活的年代处于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时期。这则隐...
[期刊论文] 作者:李殿元, 来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是研究我国早期文明史的一个重要人物。许多资料记载说,只懂得堙填之法,而禹治水时采用的是疏导的方法,因此禹成功了,而其父失败了。说“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治平...
[期刊论文] 作者:龚维英, 来源: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天问》禹传说难点考释龚维英屈原《天问》内保存着大段前夏的神话传说,禹故事占十分突出的地位。依闻一多先生《天问疏证》排列,其第14问为: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鱼玄(...
[期刊论文] 作者:樊国相,,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是中国古代颇具争议的神话历史人物,在传统儒家主流文化体系中,他是恶名昭著的“四凶”之一,而在神话传说和其它文献记载中,他又是治水未成身先死的悲剧英雄,历代对夏...
[期刊论文] 作者:顾自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禹治水是中国著名传说之一,传统解释认为鳅因治水方法不当而被杀,禹吸取其父失败教训,治水方告成功。本文在原始文化背景上提出新说,认为乃古代人们治水时的“人祭”牺牲...
[期刊论文] 作者:王青,,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论文认为,'堙洪水'与'共工振水'实际上是同一史实分化出的不同传说.推测其历史背景是处于黄河中游(今山西芮城地区)的部落堵塞了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共...
[期刊论文] 作者:晓红,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年份:2005
是尧时的-位部落首领,是一个很有治水经验和才能的人.因为个性"婞直",与尧不合,后因反对尧让天下于舜而得罪尧,被杀.后世人们为了维护尧的光辉形象,遂为制造出种种该杀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仓林忠, 来源:电大教学 年份:2002
数千年来,"盗息壤"被作为神话故事传播,"息壤"被解释成能大能小可随意变化的神物,治水失败被尧舜殛杀的故事亦被载入史藉.其实这些都是远古史实在代代口耳相传辗转播衍中...
[期刊论文] 作者:萧兵,,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1
【正】 《天问》:“伯禹愎,夫何以变化?”愎应从一本作腹,“腹”犹言腹于(《天问》颇具此种寓被动式于主动式之句法,如“惊[于]女采薇”“何卒官[于]汤”)。《山海经&#...
[期刊论文] 作者:尹玲玲,,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04
《山海经》中"息壤"一词因历代学者的解释与阐发,含义被不断泛化,加重了其神话气息,强化了禹治水的神话特质,偏离了神话背后的历史真实。以往关于禹治水主要地域仅在黄河...
[期刊论文] 作者:李立远, 来源:炎黄地理 年份:2021
相传夏代的建立者大禹与其父曾经主持洪水治理。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采用了“堵”的办法;而禹之所以成功,则是因为采用了“疏”的办法。这种说法为近现代学者所普遍认同。至于治水的具体措施,一般认为是筑堤。...或许正因为这个传说,黄河下游很多地方的黄河大堤曾被称作“堤”。依此可将中国古代的河堤起源追溯到夏代立国前夕的时代。  《汉书·沟洫志》引贾让之言曰:“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自为利。齐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洪军,,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3
先秦文献记载,、禹系有血缘的父子。字的本义是鱼,代表着以鱼为图腾的远古部落。禹,《说文》以为虫,著姓为姒,即蛇之义。蛇又演变为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化为三足鳖,与古蜀...
[期刊论文] 作者:民文, 来源:民间文学 年份:2019
禹治水,在《山海经》《史记》《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华阳国志》和《庄子》中都有记载,如《史记》中所载,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尚书》中说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  ...《山海经 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
[期刊论文] 作者:徐峰, 张瑞芳,, 来源:百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禹化生神话是中国上古最惹人注目的神话之一.在古代文献中,禹的化生有多种不同的神话叙事,主要有化龙、化熊、化鳖等说,其背后的结构是“变形”,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与动...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传江,,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上古传说中关于与共工的故事颇多,且二者的读音相同,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帝系:共工是氏族名,炎帝后裔,是失败的治水英雄,黄帝后裔。因为上古人民常常沿用本氏族的历史名称来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