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锺兴永,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11
著名历史学家光岳除著述等身外,嗜书如蠹,兼爱砚石和笔筒。他经年累月,已收藏有各种砚台400余方,笔筒12.0多个。2011年8月,光岳藏品丛书之二:《光岳谱》与《光岳笔筒谱》...
[期刊论文] 作者:洪源,李晓峰,,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01
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解释为研墨的工具。一方精美的砚台,无论其质地是材料,...
[会议论文] 作者:吴笠谷, 来源:第二届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年份:2011
  为文房四宝之首,亟须将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学”这一专门学概念。因为学概念的确立,将使的研究活动更加学术化,是复兴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并通过对学概念...
[学位论文] 作者:松, 来源:松 年份:20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并且短时间内一跃成为我国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很多人在驾驶汽车时会给手机、U盘等电子产品充电及传输数据,为此,很多汽车也都配备了车载USB接口。然而,市场上车载USB HUB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不仅安全隐患大,......
[期刊论文] 作者:马凯臻,李祖(图), 来源:陶瓷研究 年份:2021
首先解释,本文因撇开既已存在的"瓷绘"一词,而用"瓷语"指代李祖的高温色釉作品。简言之:在我对李祖高温色釉作品的体认框架中,无法纳入一般绘画性的信息编码方式,并以...
[会议论文] 作者:叶顺, 来源:第二届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年份:2011
  古代砚台的形制是古收藏和研究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对砚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综述,以提高对古的形制流变的认识。...
[会议论文] 作者:孙泳新, 来源:第二届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年份:2011
  ,俗称砚台,与笔、墨、纸并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历朝砚台,以其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质地,不同的种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史。中国画以墨为主,色彩为辅。...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 来源:陶瓷研究 年份:2021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砚、歙砚、洮、澄泥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其中唯有澄泥为陶,其余皆是石.澄泥以澄泥淘炼而成,是火与泥的完美结合.因其质地坚硬、触手生晕、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而不损墨的优良特性而被誉为“之王者”.本文将对澄泥的发展历程、制作过程以及形制特征进行简要述....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8
尝于市遇一佳,议价未定。既还邸②,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③。门人持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有鸲鹆眼④,今无之?”答曰...
[期刊论文] 作者:周正梅,王千,,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2
西来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不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而且性格平和恬淡,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六斋”。《话》即是老师就收藏的六方砚台所做的一篇文章,该...
[会议论文] 作者:晋王平, 来源:第二届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年份:2011
  古研究应该进行大胆臆测,或许从中能发现一些历史性的东西,同时对自身收藏的金蒙古名将木华梨所用的分析,探讨了段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周植桑, 来源:宜宾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我国的纸、笔、墨、,自古被誉为文房中之四宝.又以端砚、歙砚、洮河、澄泥为四大名,由于端砚具有纹理绮丽,竖劲墨,池润容水,历寒不冰等特点,居于四之首.,既...
[会议论文] 作者:陈锋, 来源:第二届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年份:2011
通过对红丝石制的介绍,探讨了红丝砚台的历史演变过程,综述了历史上对红丝的不同批判,同时对红丝的石品与雕刻风格进行了分析总结。...
[期刊论文] 作者:袁清, 来源:天工 年份:2020
徐公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品种为鲁,产地为山东沂南,该具有石质坚硬、色泽鲜润、墨如油等特点,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徐公的制人越来越少,且新...
[期刊论文] 作者:丁,,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年份:2012
丁。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文艺家俱乐部书画院副院长。2001年出版《丁书法作品集》.2002年其作品入选北京迎奥运、盼统一中华书法大展。获一等奖。2003年其作...
[期刊论文] 作者:五花肉,, 来源:质量与标准化 年份:2014
研石stone mill砚池inkstone pool的形制shape and structure of inkstone三足tripodia inkstone大抵四方墨久不乏者,石必差软,扣之声低而有韵...
[期刊论文] 作者:余三定,,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9
近几年来致力于散文随笔的创作,我比较集中地阅读了他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乐趣,有的地方令我拍案叫绝,久久回味。陈是用他的慧眼灵心解读人生,“慧眼”就是智...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鸣, 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2019
前两日在嘉德拍下了三方古,却于倏忽间漏掉了一方端石梅枝。虽然,堂中那一树虬枝盘曲的墨梅或许已成为我此世永远的遗落,但是,边两侧的诗铭我却记下了。...一侧是昆玉的刻诗:“立马霜桥寒风摧,白发如雪难思归。问余故园所忆,书斋窗下一枝梅。”另一侧,是英和的铭文:“报得东风第一枝。道光辛巳年元月得斯于金陵煦斋英和记。”  ...昆玉是晚清时有名的篆刻家,广东人,年少时曾客居山东,在金石大师陈介祺堂前拜...
[期刊论文] 作者:荆海燕 颖,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16
砚台,亦称“”,是文房用具,用于研墨并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平坦之处用于磨墨,凹陷之处用于盛放墨汁。东汉刘熙《释名》中解释:“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虽然居于文房四宝“笔、墨、纸、”之末位,但却有“四宝之中为首”之说,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之起源甚早,据考古资料可知,早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的雏形——石研磨盘,之后陶...
[学位论文] 作者:王明辉,, 来源: 年份:2013
作为中国著名古,其材质优良,技艺高超,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易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易在历史变迁中几经沉浮,传承千年而连绵不绝,其发展脉络与整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