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许拉,黄倢,杨冰,, 来源: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2008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生物芯片技术发展中最完备的一个分支,基因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在细菌...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庆慧,陈婷,黄倢,, 来源: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2008
研究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WSSV—VAP1重组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重组毕赤酵母中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SMD1168/pGAPZaA—VAP1在发酵72h后,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10.4...
[期刊论文] 作者:于洪涛,黄倢,张士璀,,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8
介绍了最近几年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病毒囊膜蛋白基因、核衣壳蛋白基因、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基因、细胞因子受体基因、潜伏相关基因和抑制宿主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向勇,李娟,黄倢,, 来源:齐鲁渔业 年份:2008
通过实验在大菱鲆中发现一种被怀疑为由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患病大菱鲆的脾、肾、肝脏和鳃等不同组织中提纯到了10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对提纯...
[期刊论文] 作者:许华,黄倢,杨官品,, 来源: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2008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且该病毒感染的宿主广泛。自WSSV基因组全序列公布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WSSV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荆晓艳, 黄倢, 张士璀,, 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2008
目前,应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与分子杂交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免疫学联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环介导的等...
[期刊论文] 作者:成君军, 黄倢, 张士璀,, 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2008
F1F0-ATP合成酶过去被认为是严格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酶的一些亚基广泛分布于一些肿瘤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的质膜表面,称为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论文综...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春志,王秀华,黄倢,, 来源: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年份:2008
从患病的大菱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11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LD50=3.34×10^6 CFU/mL),并能从病鱼中重新分离出此菌。应用API20E自动鉴定卡及16S......
[期刊论文] 作者:史成银,黄倢,杨冰,刘莉,,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2008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是中国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之一。本研究提取了该病毒DNA,依据其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PCR引...
[期刊论文] 作者:吴成龙,史成银,黄倢,孔晓瑜,, 来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年份:2008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 TRBIV)可引起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viral reddish body syndrome, VRBS)并导致养殖大菱鲆( Scophthalmus maximus) 大量死亡...
[期刊论文] 作者:闫冬春,董双林,黄倢,冯敏毅,余晓明,, 来源:海洋湖沼通报 年份:2008
2003年在乳山养殖场采用两种围栏养殖模式养殖了凡纳滨对虾。并对其防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WSSV阳性率有下降趋势,浮游动物WSSV......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福,张春云,王光玉,徐仲,宋晓玲,黄倢,, 来源:水产科学 年份:2008
用含不同质量分数(0.005%、0.01%、0.1%)A3α肽聚糖(PG)的饵料投喂及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和0.05 mg/ml)的PG浸浴凡纳滨对虾幼体,以投喂不添加PG的饵料作对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