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0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水青山,, 来源:对外大传播 年份:1999
鲍文清同志是一位老编辑、老记者,多年从事文艺报道。她的老同事们都知道,她是一位在这一领域中非常出色的编辑和记者,所采访和约稿的对象,几乎都是我国文艺界的名流,所谈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82
在長陵拍攝現場,本刊記者西門露沙、鲍文清訪問了它的導演、著名的意大利電影工作者朱利亞諾。蒙塔爾多...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台声 年份:1994
袁运甫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是一位多能和多产的著名画家,多年来情系画笔,一心艺事,但不事张扬.不久前的一个夜晚,即在10月下旬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袁运甫先生新作...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02
上个世纪末,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了一个画佛的能人,他的名字叫李宗义。年近50岁,留一头披肩长发,方面大耳,慈眉善目,一看就是一位与佛有缘的画家。他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93
如果把公务员在职期间的生活作为第一人生的话,那么因超过规定年龄而离(退)职休养便可以算作第二人生了。目前在中国实现这一人生角色转换的大约有3500万人。两年前我告别了...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92
山东省荣成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又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每年春汛时期(四月下旬),它都要举行融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渔民节。笔者有幸参加了今春的...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89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大半生得过的病中,什么病最痛苦?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是去年秋冬之交,我突然感到腰部不适。几天后,疼痛加剧,继而扩展到腿部。那是...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01
年近九十高龄的启功先生,一般的应酬之作,早已谢绝。而对有西部“玉王”之称的陈捷,老先生却破了一个例。他觉得,一是新疆地处大西北,那里待开发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极需内地各方人士......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02
一个极偶然的机缘让我结识了远在美国的眼科大夫王森林。说起来,这段机缘,实际是“眼缘”。因为一切是从我的眼病开始的。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的一个好友谢天成从美国...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82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活跃,一个欣欣向荣的文化艺术活动的新局面,也在那些一向被称作穷乡僻壤的地方呈现出来。中国文化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到一九八一年底止,全国农村电影放...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02
她生命的“圆”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一半在中国,另一半在美国; 现在她美国的一半基本走完了,中国的一半也得到了; 月亮圆了,她也找到了根——Half of her circle of life i...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80
于志学是一位来自中国北部边疆的画家,现在北京作画,准备在香港等地展出作品。最近我采访了这位迄今在中国绘画界还不很出名的画家,他现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今年四...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80
茅盾、周扬、夏衍、阳翰笙是中国文坛上现今健在的四位元老。他们的事业和名字,是和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文艺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02
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了在北京东郊的乔十光工作室——大漆园。 一栋二层小楼,立于满眼麦田的旷野之中。院门便是豆棚瓜架。架上垂看尚未成熟的葫芦,大量的红花绽放在绿树丛中...
[期刊论文] 作者:廉曉青,鲍文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81
一九八○年九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师生作品展覽,展出了近三年來師生的教學、科研和創作成果,還展出了學院‘設計中心’爲人民生活用品舆工業生産提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