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高连君;杨延宗;, 来源: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年份:2008
近年来研究发现,平时有关窦房结功能检查均提示正常的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可以出现严重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窦缓)或窦房传导阻滞,在临床上也不少见。有时停搏时间很长,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秋,高连君,杨延宗, 来源: 年份:2008
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LQTS)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电紊乱性心脏病,1957年由Jervell Lange-Nielsen首先发现并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晕厥和猝死,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期刊论文] 作者:常栋,夏云龙,张树龙,高连君,杨延宗, 来源: 年份:2008
患者女性,30岁,以“心悸6年,加重伴间断晕厥半月”入院。近6年活动后心悸,近2年双下肢和颜面间断水肿,半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晕厥,在当地医院血压未测出,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后转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转入我院。体检心率56次/min,血压90/7......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秋, 高连君, 夏云龙, 杨东辉, 尹晓盟, 刘莹, 李真,,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尹晓盟,张树龙,杨东辉,赵宏伟,高连君,夏云龙,杨延宗, 来源: 年份:2008
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仍是最主要的消融策略。但要达到充分的电隔离,往往需要较多的消融能量,造成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应用冷冻消融导管等新器材有望增加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报道我中......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连君,高洪英,贾严刚,郑发强,唐伟,吴朝敏,王煜,, 来源:新疆石油天然气 年份:2008
通过运用振动监测技术,对一台新安装的离心泵设备进行振动监测;经过三次监测,观察设备振动变化趋势,根据以往的设备诊断经验结合相关的振动分析知识,成功诊断出设备存在不对中故障......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秋,高连君,夏云龙,杨东辉,尹晓盟,刘莹,李真,洪丽,王,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8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合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家系包括先证者在内的三代44例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期刊论文] 作者:陈荔红,张树龙,尹晓盟,董颖雪,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年份:2008
目的检测由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反复发作导致心跳长间歇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并分析肺静脉隔离对其影响。方法11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4支肺静脉口......
[期刊论文] 作者:陈秀雯,高连君,张树龙,杨东辉,于胜波,宫瑾,隋鸿锦,杨延宗, 来源: 年份:2008
目的虽然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房颤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消融术式多与肺静脉前庭有关,因此,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与电生理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比观察左心房、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的组织学特点,探讨房颤......
[期刊论文] 作者:陈荔红,张树龙,尹晓盟,董颖雪,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2008
目的 检测由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反复发作导致心跳长间歇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并分析肺静脉隔离对其影响. 方法 11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4支肺静脉口外进行节段性肺静脉隔离,分析心跳长间歇与160次/min心房刺激测得的SNRT(SNRT160)......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秋,高连君,夏云龙,杨东辉,尹晓盟,刘莹,李真,洪丽,王莹琦,张树龙,杨延宗,,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8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合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家系包括先证者在内的三代44例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龙,赵春月,杨春华,董颖雪,高连君,杨东辉,赵宏伟,尹晓盟,林治湖,杨延宗, 来源: 年份:2008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干预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为排除交感神经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3组犬均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效应。A组10只犬快速心房起搏过程中无迷走神经干预,B组8只犬应用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效应,C组6只犬在快速心房起搏过程中同......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秋,刘莹,高连君,夏云龙,董颖雪,李真,杨东辉,王莹琦,洪丽,潘晓杰,张树龙,杨延宗, 来源: 年份:2008
目的研究家族性电紊乱性心脏病高危患者,未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长期预后。方法13例患者中11例长QT综合征(LQTS)、2例Brugada综合征,均有心脏性晕厥。男性4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19)岁。6例(46%)因心跳骤停住院治疗。4例LQTS植入起搏器,平均随访(7±4)年。结果11例(85%)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