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南治国,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3
本文以新马华文文学中的七篇与阿Q相关的文学文本为基点,试图探讨"阿Q"在新马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情况.通过追踪、比较鲁迅笔下的未庄的阿Q与新马华文作家笔下的南洋的阿Q的异...
[期刊论文] 作者:朱文斌,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3
马华文文学从发轫期开始,就面临着"侨民意识"与"本土意识"的论争."侨民意识"与"本土意识"的此消彼长,正是新马华文文学独特性与主体性得以确立的关键,而这也恰好构成了新马...
[期刊论文] 作者:朱崇科, 来源:学海 年份:2003
考察马华文学史的编纂史,本土性向度的缺席往往令许多书写在今天看来不尽如人意,甚至捉襟见肘,有偏离主线之感。但为何本土性?可能性如何及如何可能?都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论文...
[期刊论文] 作者:王芳,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3
本文通过梳理新马华文小说对移民题材的书写 ,指出华人向新马的最初移民是一场意义并不完整的运动 ,其意义...
[会议论文] 作者:舛谷銳, 来源: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马华文学在当代文学里是指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在本文中,笔者将「马华文学」界定爲「马来亚华文文学」,是一个历史名词。所以笔者所指的马华文学包括新马两地的华文文学。本文讨...
[期刊论文] 作者:年红,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3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未能纳入"国家文学"的主流,无法获得政府的资助和扶持;因此只能自力更生,依赖着马华作家、华文报章、华人社团的互相配合,群策群力的共同推动.丛书的出版,文...
[会议论文] 作者:鍾怡雯;, 来源: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本文介绍对非马来西亚读者而言,「雨林」或许是他们对马华文学最粗浅而直接的印象。至少在台湾,论者惯以「雨林」概括马华文学的特质。雨林,或热带雨林,是一种简便/简单的方式,用...
[期刊论文] 作者:宋钢,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曾圣提是潮汕人的骄傲,他追随圣雄·甘地,提倡和平,并身体力行,倡组“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积极投身抗日前线;他也是马华文坛卓有成就的作家,对马华文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南治国,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3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鲁迅是对新马华文文学影响最大、最深和最广的中国现代作家.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鲁迅对新马华文学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体地讨论鲁迅对...
[会议论文] 作者:許維賢;, 来源: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马华留台文学近十多年的表现,无论在文学生産或者学术论述上,都在前有的传统马华文学论述框架下突破重围,在马华文坛建构起一套强势话语。陈大爲在(以下简称)一文中下了结论:马华...
[会议论文] 作者:陳大爲;, 来源: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马华文学各文类当中,都市书写成果最显着的首推新诗,小说和微型小说次之,都市散文的创作成果一直没有获得讨论与重视。其主要原因并非都市散文的品质欠佳,而是马华的文学评论大...
[期刊论文] 作者:朱崇科,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中国性在马华文学(化)中展现出怎样的姿态?其中蕴涵了怎样的吊诡?文章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归纳并剖析了错综复杂的中国性的表现层面和其中诸多吊诡之处,而且还就如何中国性、...
[会议论文] 作者:南治國, 来源: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本文所讨论的本土性是指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论及本土,这里当指新马本土,它既是一种地域意义上的本土,同时,其指涉又毫不含糊对准中国本土(包括台湾)。一般说来,本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