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爱玲,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马克思早期精神观体现在马克思对精神的概念、范畴,精神的阶级属性、普遍性、精神生产,对唯心主义精神的批判等的多维阐释中。...马克思早期精神观呈现出批判与建构的方法逻辑、革命与斗争的现实逻辑、继承与超越的理论逻辑、体系建构的系统逻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马克思早期精神观对在“破”“立”并举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精神”和“物质”协调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传承”和“赓续”中弘扬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日明,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23
马克思把握到现代社会物的经验的变化,把“被表象性的物”发展到“关联之物”,实现了“物”概念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那里,“感性活动”即劳动所建构和生成的人与物的社会关系始终优先于人对物的认识关系。...在“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基础上,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物”观念和“异化的关联之物”展开了批判。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物...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正>1.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4.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本经验5.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思想研究8.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研究9.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韦洪发,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年12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吉林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线上举行,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期刊论文] 作者:闫培宇,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 年份:20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其深远的哲学渊源:即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这即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史。...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史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历史传统与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底蕴,而且彰显了全面建设社...
[期刊论文] 作者:张鑫,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 年份:2023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是与现代性相关联的,对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美国学者马歇尔·伯曼立足积极乐观的行动者理论,创造性地架起了由现代性开启者的波德莱尔到集大成者的马克思之间的桥梁。...但伯曼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解读仅仅局限于一种心理体验的美学话语体系,而不是从资本与现代性实践生成的角度去深挖,因而这不能完整地呈现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 年份:2023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深受启蒙主义的影响,他诉诸言论自由反对书报检查制度,诉诸理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诉诸平等反对等级制度,将思想启蒙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使《莱茵报》成为反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阵地。...这一时期,马克思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在总体倾向上仍然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物质利益的难题”引发的“苦恼意识”已经促使马克思对启蒙理想的抽象性产生怀疑,推动马克思思想向唯物主义转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年份:2023
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家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生产是社会全面生产的重要构成,体现为人类的脑力劳动创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积极为资本增殖服务,其发展由剩余时间的分配状况所决定,并在机器大工业中衍生出新形态。...从理论特质上来看,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将问题的矛头指向生产性问题,将实践的目标诉诸文化的自由创造,其...
[期刊论文] 作者:肖峰,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马克思的劳动观揭示了人类不同形式的劳动具有生产性、目的性、工作性和神圣性等共性特征。...根据马克思的劳动观可以对数字劳动进行边界厘清的工作,使其符合作为“劳动”的共性要求,且具有“数字化”的技术特征,这两条边界的划定可以改变目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刚,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年份:20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论断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进路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内生力,认识和拓展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驱动力,理论自身的丰富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延展力...从实践进路看,实践变革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期刊论文] 作者:方珏,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正>2022年12月10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2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哲学贡献’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共同协办。...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年份:2023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前提是要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关键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核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23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事实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共同富裕思想存在三大历史前提:物质前提、技术前提和制度前提,表现为剩余劳...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23
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世界历史”命题,在19世纪70年代“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中得到重要补充。...在20世纪俄国和中国这样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作出的实践验证和理论拓新,提升了马克思“世界历史”命题的思想内涵。...
[学位论文] 作者:金海贝,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23
英国思想家、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其学术生涯里曾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作过或系统或零散的讨论和评述。...从伯林这一西方思想家的视角出发,他将马克思的思想放置于西方文化和思想语境之下,借助观念史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伯林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讨论、评述,依次呈现伯林研究的前提、具体内容,以及对其研究的审视和回应。首先,探究伯...
[期刊论文] 作者:陈理,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双套,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23
不同于对文明的观念论理解,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提出了文明的实践论言说,并建构了创立文明的四个原则,即实践合理性原则、实践进步论原则、实践规律论原则和实践整体性原则。...这四个原则表达了马克思对新文明形态的期待。作为中国式现...
[期刊论文] 作者:董慧,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厚的哲学内涵,集中展现了习近平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从哲学高度深刻洞察社会发展大势和文明演进逻辑,对一系列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宏大的问题进行了前提性追问、系统性反思和全面科学的回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唯物...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23
马克思“批判的武器”理论彻底性和“武器的批判”实践坚决性的路向,从宏大的理论视野和深邃的历史格局出发为无产阶级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遵循,开启了无产阶级实现本阶级解放和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实践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历经百余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立足于本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使命,创造性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体系、道路指向、文化根基、制度架构上凝聚起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