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广锠,,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现知《刘师》最早见于敦煌遗书的南北朝写卷,据传是东晋僧人刘萨诃所倡导的一种礼拜法。通过收集敦煌遗书乃至现代流传本《刘师》及其后代变种16种,梳理其异本,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薛习,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6
摘要:梦游与方贫交三十余年,二人相知相交、研磨诗学、亦师亦友。崇祯年间,雅集酬唱、肆力风骚;入清后,秘密结社、砥砺气节展现二人丰富的交往活动,以此深入了解二人性情旨趣、生平交游情况。  ...关键词:交游;雅集酬唱;搜求遗稿  梦游(1599-1660),字与治,江南江宁人(今南京)。出身南京氏名门,少称神童,工诗古文词,善行楷书,有《与治诗集》(八卷)。...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6
举十岁时,随父亲到洛阳。当时司隶校尉李元非常有名,能登其门拜访的,必须是才华横溢、声誉卓著之人或其亲戚。孔举到他的门口,骗门吏说:“我是李府的亲戚。”进门后,...
[期刊论文] 作者:工,,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6
玉山草堂在昆山西郊、阳澄湖东岸,是昆山巨富瑛的私家园林,瑛(1310-1369),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人。氏为东吴大姓。瑛家世显赫,才干过人,不但经营田产、商业,还...
[期刊论文] 作者:陈凤华, 来源:参花·下半月 年份:2016
他就是显,一个大名鼎鼎的故事家,同时还被称为“满天”“故事界常青树”“故事泰斗”……迄今为止,500多篇文章被选刊转载,400多篇作品被多种选集收入,已发表作品超过1000...
[期刊论文] 作者:小英,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16
认识野王之墓,是一件很偶然的事,稍稍带点传奇性;好比“野王”这个名字本身的传奇性及其历史知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子凡, 来源:西域研究 年份:2016
弼与颉刚是北京大学哲学门同学。毕业后,两人先后留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工作。黄弼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从事新疆考古。黄弼的工作促使颉刚开始关注并介绍中国的西北考察成果。...颉刚之后创办《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以推动边疆研究。黄弼在《禹贡》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也是禹贡学会的重要成员。他们数十年的交谊,是中国早期边疆研究的历史见证。...
[期刊论文] 作者:贾海生,池雪丰,,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16
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殷见南邦诸侯的典,表现了恩威并施的礼义:行礼之前,天子遣人深入南土,率领南邦诸侯来见天子,不同寻常的礼仪反映了怀柔南邦诸侯的良苦用心;南邦诸侯至...
[期刊论文] 作者:卜程伟,, 来源:学园 年份:2016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文化教育。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弟子规》、《道德经》的内容,这正是语文教学与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学勇,,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16
大住圣窟所刻《略七阶佛忏悔等》与三阶教《七阶》有诸多相似之处,从《七阶》的演变轨迹及大住圣窟对三阶教的影响等方面可以确定《略七阶佛忏悔等》影响了...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2016
鲁迅对随的影响,是分析随文学观念的重要面向。随的《鲁迅小说中诗之描写》一,写作于鲁迅逝世后一周,但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此文的发现,既可用于确认随与鲁迅的某些...
[期刊论文] 作者:闫宁,, 来源:江汉学术 年份:2016
春秋以降,崩乐坏进程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的内容与形式即之“情”与“”间的矛盾。《礼记》中《檀弓》这一章记录了有子因不明丧踊之义,疑其无情而欲去之,子游反驳...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散文诗世界 年份:2016
不安份的鸟儿也许,未来是一方蔚蓝的天空。心,这只不安份的鸟儿,才跳着,叫着,不断地扑腾着。而生活,却是一张罗网。有值得炫耀的三千年秦砖汉瓦;还有历史足够多余的足以粘死...
[期刊论文] 作者:刘欢,,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6
本文重点分析王夫之对“克己复为仁”的解释与发挥,并以此管窥其注经所体现的强烈的时代关切之情。王夫之对“克己复为仁”的发挥主要分散于其对《论语》《尚书·...
[期刊论文] 作者:王鑫,,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6
《"三茅庐"里读不出"平等"》~1(下称"谭")一,对《三国演义》中"三茅庐"做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解读。概而观之,谭核心观点主要有二:(一)"三茅庐"在语文课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综版 年份:2016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学做人”,而“”的教育就是在教授我们学做人的规矩,抛去封建礼教中的糟粕,识的一些内容是很适宜我们现代教育的。...要将这些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班会课、课余活动、专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知“”、识“”、守“”...
[期刊论文] 作者:朱庆,, 来源:茶博览 年份:2016
在流传至今的500首唐代茶诗中,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茶之,包括茶、茶制、茶道、茶禅、茶品等。可见,在唐时,茶不仅是上层贵族的普遍日常生活用品,更在其中形成了固定的茶、...
[期刊论文] 作者:胡强, 来源:小品文选刊:下 年份:2016
中华文明也称为礼乐文明,、乐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形成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道路。与乐的起源和发展,到了周朝时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与乐之间关系如何,在这个过...
[期刊论文] 作者:王清华, 来源:新课程·上旬 年份:2016
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规行,以养德,...以育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  一、以规行  “以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
[期刊论文] 作者:平,朱波,,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6
朱波(以下简称"朱")老师,您好,深知您在国画创作方面很有造诣,今天就您的创作做一个访谈。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创作国画的?您在国画创作道路上最深的体会是什么?平(以下简称""):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