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马利华,韩延本, 来源:2016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6
地球自转变化表征着地球系统的整体运动状态,也反映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等各个圈层在空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整个地球系统的总角动量是一个常数,系统内某一圈层的角动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它圈层的角动量发生变化,该过程主要通过扭转力矩和物质质量的重新分布来......
[会议论文] 作者:王锐,韩延本,苏有锦,胡辉, 来源:2016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6
2014年云南省境内先后发生了三次6级以上地震,在这三次地震前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的时纬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且仅有这三次异常,这再一次证明,天文时纬残差异常可为...
[会议论文] 作者:王博,胡辉,苏有锦,尹志强,韩延本,王锐, 来源: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本文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及其定义,和它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可能的物理机制,最后指出,40年的研究实践一致地表明,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可能是...
[会议论文] 作者:田立丽,王博,尹志强,王红旗,胡辉,韩延本, 来源: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研制成功的适于开展天文时纬残差观测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的一种新型天体测量望远镜——CCD天顶望远镜(Digital Zenith Telescope,DZT),此类仪器具有高精度、...
[会议论文] 作者:尹志强,王博,韩延本,王锐,胡辉,苏有锦, 来源: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本文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及其定义,和它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可能的物理机制,最后指出,40年的研究实践一致地表明,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可能是...
[会议论文] 作者:田立丽,王博,韩延本,王红旗,尹志强,胡辉, 来源: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研制成功的适于开展天文时纬残差观测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的一种新型天体测量望远镜——CCD天顶望远镜(Digital Zenith Telescope,DZT),此类仪器具有高精度、...
[会议论文] 作者:王博,田立丽,尹志强,王红旗,胡辉,韩延本, 来源: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CCD天顶望远镜(DZT)样机.与经典天体测量仪器相比,DZT具有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经典的天体测量观测和大地测量领域的垂线变化及垂线偏差观测,在天文学及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应用中具有......
[会议论文] 作者:王博[1]田立丽[1]尹志强[1]王红旗[1]胡辉[2]韩延本[1], 来源: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CCD天顶望远镜(DZT)样机.与经典天体测量仪器相比,DZT具有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经典的天体测量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