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韦信贤,黎小正,童桂香,吴祥庆,, 来源:水产科学 年份:2010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美国科学家Mullis于1983年发明的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的方法,其最早的应用报道是Saiki等1985年应用于G-珠蛋白基因的扩...
[期刊论文] 作者:黎小正,童桂香,韦信贤,吴祥庆,,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10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PCR,ISSR-PCR)是基于微卫星序列创建的分子标记方法,具有中性、量大的优点,并以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多态性丰富及适合大样...
[期刊论文] 作者:童桂香,韦信贤,黎小正,吴祥庆,叶欣宇,,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10
从患病黄沙鳖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菌株(NN090617),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
[期刊论文] 作者:韦信贤,童桂香,黎小正,吴祥庆,庞燕飞,,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2010
从患致死性传染病的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L090422),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进行分析,并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16S rDNA序列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黎小正,韦信贤,童桂香,吴祥庆,庞燕飞,,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0
从广西某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Cantor)养殖场发病的黄喉拟水龟的肝、肺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HX081027),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黄玉柳,黎小正,吴祥庆,庞燕飞,韦信贤,黄国秋,童桂香,,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2010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检测方法、判断标准和近年来对国内产区贝类污染DSP的检测情况。结论:腹泻性贝类毒素在国内贝类产区分布广、检出率高,但在地域上存在着差异,可能与......
[期刊论文] 作者:黄玉柳,黎小正,吴祥庆,庞燕飞,黄国秋,韦信贤,童桂香,, 来源:中国水产 年份:2010
寄生虫性鱼病又称为侵袭性鱼病,是养鱼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大鱼小鱼都可感染,对鱼最敏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害会造成一些水产养殖鱼类的减产或绝......
[期刊论文] 作者:黄玉柳,黎小正,吴祥庆,庞燕飞,韦信贤,黄国秋,童桂香,,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0
为了解广西沿海贝类养殖中污染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情况,于2007年和2008年对广西沿海钦州和防城海域采集的近江牡蛎、北海海域采集的文蛤,进行了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含量检测.检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