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继孝,,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3
现在提起家,知道的人不多了。其实,家是一个集诗人和古史学、古文字学、青铜器鉴赏和明代家具鉴藏一身的大家(图:四十年代的家)。1911年4月20日,家生于南京...
[学位论文] 作者:静,, 来源: 年份:2003
是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耕耘了五十多年的资深教师,钱在语文教育理论的探索上和语文...
[学位论文] 作者:赵莉萍,, 来源: 年份:2003
明词是词史上的低潮期,而明末词则是明词发展的高峰,明末词坛之首当推。自明至今,历来评词者都对的词作成就及词史价值予以观注,但却鲜有人对他的词论、词作及词史价...
[期刊论文] 作者:谢济,, 来源:考古学研究 年份:2003
李学勤先生《评家〈殷虚卜辞综述)》①(以下简称《评》),早在1957年发表,到现在已40多年了。陈先生早已作古,李先生对《评》的某些说法也有了改变,虽然,《评》对《...
[期刊论文] 作者:春瑞, 来源:台声 年份:2003
我的祖父名叫(也叫竹民),生于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我家祖籍原是福建省同安县,曾祖父雷是贫苦的农民,因无法维持生活,很小便到台湾去谋生,后在台湾娶郭氏为妻,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兴让,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红楼研究》是作者用十余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学术专著。 全书共9章:“概论”、“曹雪芹的社会思想”、“遗物——书籍”、 “版本问题”、“脂砚斋”、“《红楼》前八十...
[期刊论文] 作者:聂家昱, 来源:图书与情报 年份:2003
文章对的编纂经过、编排体例及特点、检索工具、版本流传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记述了编者雷的坎坷生平....
[期刊论文] 作者:史玉辉,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情感。二、构思精巧,想像丰富,比喻新奇。三、追求诗...
[期刊论文] 作者:张庆善,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这些年来,因编辑《红楼学刊》,并与有关单位合作筹办了几次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学术研讨会,因而结识了许多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尤其是从事《红楼》研究的中青年学...
[期刊论文] 作者:邓华样,肖忠生, 来源: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论述在复元将唆都的劝降书中,以严正的立场,坚定的信念,义正词严,有力驳斥了唆都在劝降书中所提出的论点.指出是篇具有教育意义,值得传颂的好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戴伟,, 来源:高中生 年份:2003
人物介绍江:男,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喜怒形于色,家教严格,成绩优秀,富有进取心,然自尊心极强,因而容易“受伤”,被同学戏称为“玻璃”。刘子矜:女,班长,与江同...
[期刊论文] 作者:长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本书是作者继《红楼的语言艺术》、《红楼——迷人的艺术世界》之后的又一部红学专著,全书凡6编,36万字。作者认为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学家,《红楼...
[期刊论文] 作者:邓华祥,肖忠生, 来源: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论述在复元将唆都的劝降书中,以严正的立场,坚定的信念,义正词严,有力驳斥了唆都在劝降书中所提出的论点。指出《复元将唆都书》是篇具有教育意义,值得传颂的好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杜春耕,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笔者于1994年开始研究《红楼》,首先把重点放在对《甲戌本》、《红楼稿》、《庚辰本》的研读考证上。而《红楼稿》花去的时间是最多的,校考的记录足有一尺多厚。...
[期刊论文] 作者:亦云,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第一编“论红楼”可视为《红楼》的综论,首篇《红楼的研究方法》阐明了作者“历史观点和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亦云,丁维忠,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第一编“论红楼”可视为《红楼》的综论,首篇《红楼的研究方法》阐明了作者“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相...
[期刊论文] 作者:洁明,浮克,, 来源:歌海 年份:2003
壮乡》是著名词曲作家洁明、浮克为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而创作的,深受听众的喜爱,获得2002年中华民歌大赛"广播大擂台十大金曲奖"。"昨夜壮乡,月色水汪狂……"...
[期刊论文] 作者:周素雅,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红楼一书缠绵悱恻 ,千古来绝无仅有之绝妙写情小说也。研究之者 ,称为红学 ,则红楼之见重于人间也可以明矣。顾每有好奇者流 ,藉研究红学为名 ,多加附会 ,相为索隐 ,兹姑...
[期刊论文] 作者:邱华东,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3
《红楼》中的“大荒山”并非景河先生所误引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大荒山”,也与长白山无关,乃“荒唐言”耳。不能认为《红楼》主旨是写满族的兴衰史,表现的是中...
[期刊论文] 作者:汪道伦,,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自一九七四年余英时先生提出大观园和大观园以外是《红楼》的“两个世界说”以来,得到红学界不少人的赞同。这在《红楼》文本研究中,不失为新的创见。但窃以为《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