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德松,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0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教育......
[会议论文] 作者:陈德松, 来源: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 年份:2009
局部封闭又常被简称为封闭,最初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滞局部周围神经或用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疼痛区域以达到止痛的作用,有将疼痛部位与中枢隔离的意思,故称封闭。20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维什涅夫斯基提出用”局部注射”一词。为了延长阻滞的时间,在局麻药物中又加了皮质......
[期刊论文] 作者:尹望平,方有生,陈德松,,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研究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特点,为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具64侧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于头戴式2.5倍放大镜下,对小斜角肌的起止点......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浩东,陈德松,顾玉东,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年份:2009
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OBPP)简称产瘫,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一侧或双侧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作用力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1]。...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学渊,王欣,陈宏,陈德松,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对14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以桡侧副血管为蒂重建皮瓣血供,以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9.0 cm×5.5cm.血......
[会议论文] 作者:李学渊;王欣;陈宏;陈德松;, 来源: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 年份:2009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4例手部皮肤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以桡侧副血管为血...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光,陈德松,刘益文,马心校,, 来源:煤矿安全 年份:2009
汪洋煤矿是一个核定生产能力390 kt/a的高瓦斯矿井,开采一层煤层瓦斯含量低、透气性差的薄煤层。矿井在正常开采过程中,对拉工作面、尾巷常常瓦斯超限。在分析瓦斯来源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方,陈德松,周瀛梁,赵帅,陈富强,沈珊安, 来源: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后期,不同肌腱移位方法重建伸腕(指)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Riordan肌腱移位、指浅屈肌腱移位、伸肌腱固定等手术重建不可逆臂丛神经损伤伸腕(指)功能24例,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方, 朱冬胜, 陈德松, 陈富强, 沈珊安, 葛旻, 潘峥,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200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矫治尺神经损伤后爪形手畸形和功能重建。方法:对12例尺神经损伤后爪形手畸形,采用掌长肌腱反折移位11例,环指浅屈肌腱移位1例(其中示指固有伸肌腱→第一背侧......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宏,王欣,魏鹏,陈德松,周丹亚,胡瑞斌,王扬剑,章伟文,李, 来源: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评价带蒂大圆肌双板移位重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后肩外展功能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9例产瘫后肩外展功能障碍的患儿行带血管神经蒂大圆肌双极移位术重建肩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