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包战雄,戴林珈,陈光水,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对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台湾地区主要入境客源地以东亚、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为主,客源市场吸引半径偏小。各客源市场年际波动不大,表现出较强的稳...
[期刊论文] 作者:张彪,高人,杨智杰,陈光水,, 来源: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2010
影响森林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因子为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pH值以及土壤C/N等),同时,森林类型以及环境干扰(如氮沉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等)也会影...
[期刊论文] 作者:黄锦学,黄李梅,林智超,陈光水,,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的文献中具有凋落物分解常数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黄锦学,熊德成,杨智杰,陈光水,,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苗圃园1 a生女贞和野鸭椿完整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株全部根系中1-4级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系呼吸,结果表明:1)随着序级增大,女贞和野鸭椿根径和平均单根......
[期刊论文] 作者:王超,杨智杰,陈光水,杨玉盛,,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土壤CO2释放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流通途径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全球C平衡.土壤CO2释放通量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传统研究只关注年、季之间以及水平空间上的土壤通量,对于垂直剖面的CO2通量变化关注较少.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是垂直方向上各个土壤层......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智杰,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0
2005年5月—2007年4月,研究了福建省建瓯市水土保持科教园内19年生杉木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和杉-荷混交林凋落物量和碳归还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2470.85...
[期刊论文] 作者:张彪,高人,杨玉盛,杨智杰,陈光水,,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0
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细柄阿丁枫天然林(ALG)、米槠天然林(CAC)和35年生杉木人工林(CUL)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S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中,ALG0~5cm、5~10cm和...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小剑,杨玉盛,杨智杰,陈光水,谢锦升,,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基于全球变化背景下国内外的形势和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近30年的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发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人均碳排放在2......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智杰,崔纪超,谢锦升,陈光水,杨玉盛,,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10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直接影响到土壤性质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次生林、农业用地(橘园和坡耕地)等7...
[期刊论文] 作者:盛浩,李旭,杨智杰,谢锦升,陈光水,杨玉盛,,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10
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人工林(针叶林和阔叶林)、柑橘园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排放连续3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天然林改为其它土地利用...
[期刊论文] 作者:贺旭东,杨智杰,郭剑芬,陈光水,马书国,张彪,,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森林木质残体(WD)包括粗木质残体(CWD)和细木质残体(F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贮量及......
[期刊论文] 作者:范跃新,杨智杰,郭剑芬,陈光水,贺旭东,郑群瑞,,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一个重要组分,而温度是影响CWD排放CO2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室内设定5℃、15℃、25℃、35℃、45℃5个温度梯度,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法(Li-8100 IRGA)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5个分解等级CWD呼吸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