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江明, 来源:福建农机 年份:1995
开拓市场,灵活经营,强化管理,注重实效──松溪县农机公司在困境中崛起松溪县农业委员会陈代顺,江明松溪县农机公司由于近几年受市场影响,到93年底累计亏损79万元,欠贷45万元,成为全区农机...
[期刊论文] 作者:朱秀端,陈代顺,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5
强化监督执法依法保持水土朱秀端,陈代顺(南平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松溪县水土保持办公室)福建省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闽江建溪上游,总土地面积1043km’。...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4
福建省松溪县现有茶园5.43万亩,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达4.8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9.2%,特别是分布在南部低山区的茶园,更是水土流失比较集中的地区。这里...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2
一 建立生隐茶园目的与意义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园48400亩,1991年产茶1936吨,产值953.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3
一、建立与培养高产优质茶园的意义 松溪县地处福建闽北山区。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400亩产量936吨,平均亩产40斤,茶叶产值953.5万元,...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3
我县地处福建闽北山区,茶园面积达51000亩,产茶2040吨,产值1632万元,(1992年统计),茶叶生产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茶园使用化肥结构不尽合...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3
(一)建立生态茶园的目的与意义福建省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但茶叶亩产平均仅20kg,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园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9
山地茶园中特别突出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阻碍茶叶产量、质量的提高,因此针对性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无疑对提高种茶效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00
茶园采用化学除草省时、省力、经济,但如果施用技术掌握不好,常常效果不佳或造成药害,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使用化学除草剂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1.除草......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陈华,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江明,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0
采用化学除草剂是目前茶园的主要除草方法,省时、省力、经济上也比较合算,但有些茶园由于施用技术掌握不好,常常出现效果不佳或出现药害等现象,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朱秀端,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4
一、烘青绿茶品质现状福建省松溪县1993年茶叶总产量1575吨,其中优质品茶仅占25-30%,而绿茶品质普遍存在,松、扁、碎、末及其含有烟味等五个方面,造成我县茶叶品质徘徊不前局面。存......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陈赞荣,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4
近年我县茶园生态环境不平衡,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分布广,有严重发展趋势,据调查不同程度受害面积达40%以上.黑刺粉虱属间隙性暴发性害虫,全年有4代,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至5月......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代顺,范朝澜,江明, 来源:中国食用菌 年份:2000
松溪县原木灵芝栽培从 1989年开始 ,至今发展 50 0 0m3,产量 80 5t,产值 36 2 2万元 ,效益不断提高 ,技术不断成熟 ,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原木灵芝生产基地。灵芝子实体嫁接...
[期刊论文] 作者:范朝澜,陈代顺,江明,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99
松溪县原木灵芝栽培从1989年开始,至今发展5000m~3,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原木灵芝生产基地。 子实体嫁接是根据灵芝子实体菌丝顶端分生能力强,而开展的试验(即把子实体直接嫁...
[期刊论文] 作者:范朝澜,江明,陈代顺, 来源:福建农业 年份:1999
我县科技人员根据灵芝子实体分生能力强的现象,和芝农一起开展子实体嫁接的试验(即把子实体直接嫁接在分化的原基上试验)获得成功。解决了部分灵芝的“种性飘移”问题。当即...
[期刊论文] 作者:范朝澜,陈代顺,江明,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99
地栽香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方式,其特点是反季节,充分利用6~8月市场无鲜菇的空档,抢占市场,且朵形好,肉质鲜,香味浓.因此市场行情好,价格较高,发展前景看好.现将主要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