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阮祥辉,,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18
杨梅素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抑菌、抗病毒、抗癌、消炎、抗氧化等方面,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含1,3,4-噻二唑的...
[期刊论文] 作者:阮祥辉, 来源: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2004
学校安全工作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积极因素,有序有力地开展好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学校安全管理具有社会性......
[期刊论文] 作者:阮祥辉,, 来源: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2014
学校工作中,总务处工作最繁琐、忙碌,有时也不见成效,但只有总务工作做漂亮了,才能给学校和师生们解除后顾之忧,让老师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总务工作人正直、公平、诚心、忠......
[期刊论文] 作者:阮祥辉,, 来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4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先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狠抓骨干教师培养。其次要加强学生管理,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工作活力。质量是核心,这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赖以生存......
[期刊论文] 作者:阮祥辉, 来源: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22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78例,依照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39例。传统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预后效果、并发症......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丽娟,李普,王晓斌,阮祥辉,薛伟,,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2017
将1,4-戊二烯-3-酮结构中的羰基转变为肟醚基团,合成了7个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MS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药剂浓度为500mg...
[会议论文] 作者:张橙,陈丽娟,李普,王晓斌,阮祥辉,薛伟, 来源:第一届全国农药行业创新交流会暨农药企业CTO论坛 年份:2017
将1,4-戊二烯-3-酮结构中的羰基转变为肟醚基团,合成了7个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ESI-MS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0mg/L时,化合物4c、4f和4g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在治疗作用方面的抑制率为49.6、53.6和47.......
[期刊论文] 作者:谢艳, 龚华玉, 王晓斌, 阮祥辉, 张菊平, 李琴, 肖维,, 来源:农药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阮祥辉, 赵洪菊, 张橙, 陈丽娟, 李普, 王一会, 贺鸣,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18
以杨梅苷、哌嗪和各种芳香酸为原料,通过甲基化保护羟基和脱苷形成选择性单一的杨梅素中间体,然后以三步取代反应连接哌嗪和芳香酸,合成了13个新型含哌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
[期刊论文] 作者:阮祥辉, 赵洪菊, 张橙, 陈丽娟, 李普, 王一会, 贺鸣,,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肖维, 阮祥辉, 李琴, 张菊平, 钟新敏, 谢艳, 王晓斌,,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谢艳,龚华玉,王晓斌,阮祥辉,张菊平,李琴,肖维,薛伟,, 来源:农药 年份:2016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活性分子。[方法]在吡唑酰胺的骨架中引入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1,3,4-噻二唑硫醚结构,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中含1,3,4-噻二唑硫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
[会议论文] 作者:阮祥辉,李普,张橙,陈丽娟,王一会,肖维,王晓斌,薛伟, 来源:第一届全国农药行业创新交流会暨农药企业CTO论坛 年份:2017
将取代哌嗪引入杨梅素,设计合成了9个含哌嗪基杨梅素类新化合物4a~4i,通过1HNMR,13C NMR,19F NMR,HRMS和IR等手段对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浊度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200、100μg/mL浓度下对三种植物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率活......
[期刊论文] 作者:肖维,阮祥辉,李琴,张菊平,钟新敏,谢艳,王晓斌,黄民国,薛,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17
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2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
[期刊论文] 作者:黄民国,阮祥辉,张菊平,李琴,王一会,陈丽娟,张橙,李普,薛伟,, 来源:有机化学 年份:2017
将取代黄酮醇引入亚磷酸二乙酯,设计合成了14个含取代黄酮基磷酸酯类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MS,IR和HRMS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浊度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
[期刊论文] 作者:肖维,阮祥辉,李琴,张菊平,钟新敏,谢艳,王晓斌,黄民国,薛伟,,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17
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2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
[会议论文] 作者:张菊平,李琴,阮祥辉,王晓斌,张橙,陈丽娟,李普,王一会,薛伟, 来源:第一届全国农药行业创新交流会暨农药企业CTO论坛 年份:2017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原理,将肟脂引入到含吡啶环和噻吩环1,4-戊二烯-3-酮结构中,合成了12个1-芳基-5-噻吩/吡啶-1,4-戊二烯-3-酮肟脂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IR及HRMS进行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较低;药剂浓度为200μg/m......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