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68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屈中正,申劲林,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本人向来钦佩书先生,但对二十世纪以来"学者"的立论不敢苟同,因为一方面违背了书本人的意愿,二是对书的定位超过了他的实际贡献.从而认为应该替书"卸装"....
[期刊论文] 作者:杭志中,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3
人名用字能否简化,我想,肯定是针对锺书的“锺”字能否简化而提出的,这确实是个问题。据本人有限的阅读所及,至少在图书封面上见到了四个“书”:①书;②书;③...
[期刊论文] 作者:珠珠,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3
会聚了国学大师书近400件存世手稿的《书手稿集》影印本共40卷,近日由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这些总计7万多页的手稿,绝大部分是书多年来的读书笔记,其中包括外文...
[期刊论文] 作者:胡振环,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3
书与林语堂的作品是幽默的,本文亦以幽默之文笔论之;书与林语堂为文皆好比较,本文在"幽默"这一平台上亦以"比较"之方法论其不同,从而倡导文论风格与作家作品风格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胡慧翼,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3
书热”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在短短的二十年中,它经历了三次接受高潮。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了这二十年中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书热...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延国, 来源:上海科技翻译 年份:2003
书对翻译一向独具慧眼 ,其卓论于《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巨制中尤为多见。笔者近读氏《槐聚诗存》,居然发现他对翻译的灼见亦出现在其诗或诗序之中。如...
[期刊论文] 作者:胡慧翼,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3
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了20年来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书热"的发展和流变的过程。在如火如荼的热潮中,书被完成了一个文化英雄的书写:首先在专业化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英德,, 来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从《旧文四篇》到《谈艺录》再到《管锥编》,书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他一方面以现象学还原...
[期刊论文] 作者:卢佑诚,,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半个世纪前 ,书的陶渊明研究 ,已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研究了 ,与西方后来兴起的接受美学暗合 ,带有方法论意义 ,这一点学界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根据先生提供的研究线索 ,将...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复兴,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3
书在《管锥编》中,全面地评价了南梁萧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得的地位。萧统的功绩,不仅在于主持编辑了一部影响深远的《文选》,而且悟稀赏独,第一次推尊出大诗人陶渊明。...先生认为,萧统与嵘是各具专擅、位在伯仲的文学批评家。对于萧统自身的文学创作,也多所称许。他对于古代诗文的评鉴,与萧统《文选》所录,多有冥然契合之妙。...先生自幼陶染于骈俪之文,晚年犹持迈越众论的颖拔之见。《管锥编》即为以骈体论学谈艺的典范之作。其所以赞赏《文选》,认同萧统,原因益在乎此。...
[期刊论文] 作者:谢泳,舒芜,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3
编辑先生: 贵刊2003年2期徐公持先生《古代组“老先生”印象记》一文中,提到书先生在1949年的情况。他说:“关于先生,我始终有一个问题搞不清楚,那就是我到文学所之初...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鹏,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3
本文主要讨论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 ,并提出“注宋诗”这一品牌 ,以与《注杜诗》相辉映。注宋诗不仅选源异常丰富 ,引用、提示的文献特别多 ,而且注意辑补佚作...
[期刊论文] 作者:陈子谦,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3
要改变积重难返的空疏学风,必待大作手出现才有希望,书的适时而出,为学界提供了这种契机.郑朝宗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契机,其深意即在此.一些人对氏的不解、误解、曲解,大体上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书是不是思想家无需争辩...
[期刊论文] 作者:王培军,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在中国 2 0世纪文化史上 ,书和鲁迅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两位大师 ,代表了在他们各自领域的极致成就 ,而这两位大师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 ,也就颇值得探讨和研究。从他们对金圣...
[期刊论文] 作者:胡慧翼,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2003
"书热"是20世纪末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短短的20年中他经历了三次接受高潮.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了20年中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书接受热潮的兴发和...
[期刊论文] 作者:黄玉琰,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关于王士祯的神韵理论及诗歌创作,历来褒贬不一,仁智各见.书先生在诗学专著《谈艺录》中,从探寻诗人心态出发,剖析诗作风格,追溯入手取径,评骘诗学地位,手眼独具,针砭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郭勇,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书注重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揭示艺术进而是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同感"说即是他对文艺创作主客体关系问题所作的探讨。本文把书的观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同感"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杜啸尘,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书是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其广博知识、强大思辨能力,以及独特的文体,都引人瞩目。这一切突出表现在他的《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书的创作体现出一种绝顶的聪明与睿智...
[期刊论文] 作者:曹腾,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3
80年代以来 ,学逐渐成为热门 ,不少学人纷纷加入对书先生的思想及其作品的研究行列。虽然其中不乏赶潮流之作 ,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本着对先生学术的仰慕在从事着谨慎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2003
书在《读〈伊索寓言〉》中说:“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是的,一切都在进步,我们这个世纪的一切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