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锦旗,郑有飞,薛艳,,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研究不同剂量UV-B辐射下菹草生理特征变化,在光合有效辐射、UV-A辐射一致的条件下,对菹草进行不同剂量UV-B辐射,测定菹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0.8 k J/m2剂量辐射可促进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衰亡阶段起抑制作用,>10.8 k J/m2一......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云, 郑有飞, 林克思,,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5
综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大气汞的排放、分布、传输和沉降方面的研究.中国人为源每年汞排放量为世界最高,达到500~700t左右,超过全球人为排放量的25%~30%,并以每年4.2%的速度增...
[期刊论文] 作者:刘贞,郑有飞,刘建军,解孟其,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5
利用A-train(CALIPSO和MODIS-Aqua)卫星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分为3个部分西部-W区,中部-M区和东部-E区)2007年1月~2010年10月AOD的年平均和季节平均分布特征,结果发...
[会议论文] 作者:范进进,张坚,张立明,郑有飞, 来源: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5
  利用深圳石岩气象站2010年1月风廓线雷达水平风资料对海陆风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地区冬季存在明显的海陆风环流特征,其中海风时段为09:00-20:00,陆风时段为21:3......
[会议论文] 作者:张阿思,郑有飞,范绍佳, 来源:第21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近地层O3 通过气孔限制,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并且会抑制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繁育,进而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是严重影响农作物叶片的光能利用能力的重要大气污染...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积庆, 郑有飞, 吴晓云, 赵辉,, 来源:环境工程 年份:2015
随着城市垃圾填埋量的增加,填埋气体造成的环境问题被愈加重视,国内外对填埋气的产生和排放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温室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
[期刊论文] 作者:高鑫鑫,郑有飞,王坚红,曹兵,, 来源: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份:2015
本文利用连云港、滨海、吕泗三个海洋观测站点自动化观测以来的所用风资料,对江苏近海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通沿海的风向、风速变化与滨海和连云港的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赵辉, 郑有飞, 吴晓云, 吴佳敏,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王锦旗,李萍,,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采用开顶箱(OTC)法和遮光网技术,设置100 n L/L臭氧熏气与3个辐射减弱梯度结合,模拟臭氧浓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减弱的复合大气背景。用BIOLOG生态测试板,采用孔平均颜色变化率法(AWCD)测定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的能力,计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锦旗,刘燕,薛艳,郑有飞,吴芳芳,,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菹草衰亡的原因一直是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强光照是促进菹草衰亡的关键因素,强光照中对动植物有害波段主要为UV-B波段,为此分别将菹草成株置于50、100、150、200μW/cm2剂量的UV-B辐射下,每日持续辐射6h(9:00—15:00),对照组接受的UV-B剂量为......
[会议论文] 作者:张阿思[1]郑有飞[2]范绍佳[2], 来源:第21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近地层O3 通过气孔限制,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并且会抑制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繁育,进而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是严重影响农作物叶片的光能利用能力的重要大气污染...
[期刊论文] 作者:赵泽,王鹏云,郑有飞,吴荣军,张金恩,,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为揭示高浓度O3对冬小麦籽粒发育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通过OTC设置了活性碳过滤空气(CF,4—28 n L/L)、不通风(5H,15—68 n L/L)、环境空气(NF,7—78 n L/L)、100n L/L O3(CF100,96—108 n L/L)和150n L/L O3(CF150,145—160n L/L)等5种O3熏蒸处理,测量了籽粒干......
[会议论文] 作者:印晓飞,郑有飞,徐振亚,周琦,杨旭媛, 来源: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5
继SUM06、AOT40之后,基于气孔臭氧累计吸收通量(AFstY)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臭氧风险评估中。然而通量模型中的阈值Y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植物对臭氧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自我修复能力,如何动态模拟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对于提高臭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本文基于......
[期刊论文] 作者:张金恩,肖洪,郑有飞,吴荣军,赵泽,陆魁东,,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为探明开顶式气室(OTC)内外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差异,测定了OTC内(T1处理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在OTC内)和OTC外(T2处理组,大田自然环境组)冬小麦(扬麦16)不同生育期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T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期刊论文] 作者:赵辉, 郑有飞, 徐静馨, 黄积庆, 储仲芳, 袁月, 孙健,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15
利用乌鲁木齐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PM2.5、PM10、SO2、CO、NO2、O3浓度的日平均数据,结合相应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逐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建立了基...
[会议论文] 作者:印晓飞[1]郑有飞[2]徐振亚[1]周琦[1]杨旭媛[1], 来源: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5
  继SUM06、AOT40之后,基于气孔臭氧累计吸收通量(AFstY)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臭氧风险评估中。然而通量模型中的阈值Y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植物对臭氧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自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