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谈建国, 郑有飞,, 来源:气象科技 年份:2013
采用1951—2005年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探讨了主要大城市近50年的年高温日数、热浪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连续5天以上长时间高...
[期刊论文] 作者:肖云,郑有飞,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2013
就当前而言,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进入一个“本土化、校本化”的探索阶段。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在不断探索着既能充分发挥学分制制度优势......
[期刊论文] 作者:吴荣军, 吴彬彬, 郑有飞,,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3
近地层臭氧污染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立适宜且更为精确的模型开展臭氧影响下的农作物产量损失评估对于粮食安全保障及臭氧......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锦旗, 郑有飞, 王国祥,,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3
利用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研究南京玄武湖2005—2006年的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群发生的原因及人工收割对水体的影响,对...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锦旗,郑有飞,王国祥,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溶解氧(DO)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菹草种群生长对湖泊水体水质的影响,对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内外水体DO含量进行了连续一昼夜的监测,结果表明菹草种群光合作用对......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锦旗,郑有飞,王国祥,,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群内外水体进行了昼夜连续监测,分析菹草种群内外水质的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种群内DO自日出后增加,日落后持续下降,且与水温变化一致,于19:30左右出现1次明显低谷,后略有恢复,后一直降至日出前后;开阔水域DO变化与水温呈现一定......
[会议论文] 作者:蒋飞燕,郑有飞,吴荣军, 来源: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3
干旱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防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引进一个简单的指数化蒸散模型,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型全部采用遥感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并将原模型的分辨率提高到0.25°,使得模型能更好的应用于......
[期刊论文] 作者:郑有飞,徐静馨,吴荣军,,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13
利用模拟遮荫的大田试验,设置不遮荫(CK)、60%遮荫(T1)、40%遮荫(T2)、20%遮荫(T3)4个处理组,定时观测冬小麦(扬麦13号)各器官的干物质重量,分析遮荫对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郑有飞, 范进进, 刘建军, 姜杰,,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3
利用多光谱旋转遮蔽影带辐射计(Multi-Filter Rotating Shadowband Radiometer,MFRSR)测定了我国长江三角洲中部的太湖地区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415nm、500nm、615nm、67...
[期刊论文] 作者:赵春霞, 郑有飞, 吴荣军, 刘建军,, 来源: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2013
基于东南沿海地区6个主要代表城市1961—2009年的逐日地面辐射数据和其他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近半个世纪以来6个城市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
[期刊论文] 作者:何书樵, 郑有飞, 尹继福,,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3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1960—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
[期刊论文] 作者:印晓飞,郑有飞,徐静馨, 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份:2013
首先简要回顾了臭氧评估模型的发展历程。在明确了现有评估模型对模拟植物自身防御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从气孔调节、抗氧化剂解毒和植物自身修复三个方面对植物的防御机制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蔡雨恋, 郑有飞, 王云龙, 吴荣军,,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利用改进CASA模型计算了三江源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NPP值在区域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黄河源区东南部地区的植被NPP值较高,而长江源西北部的植被生长稀疏;200...
[期刊论文] 作者:许亮,郑有飞,吴荣军,徐静馨,,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3
近地层高浓度臭氧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对作物的生长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综述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影响,地上部分的影响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蒋飞燕[1]郑有飞[2]吴荣军[2], 来源: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3
干旱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防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引进一个简单的指数化蒸散模型,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型全...
[期刊论文] 作者: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李萍,王锦旗,,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采用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s,OTC) 法设置3个臭氧浓度梯度,连续4a对小麦生长季土壤进行臭氧增加试验。测定小麦拔节、孕穗、抽穗、灌浆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
[期刊论文] 作者:傅敏宁,郑有飞,邓玮,刘熙明, 来源: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2013
使用鄱阳湖北部70m气象塔湍流和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6月6日夜间一次暴雨过程中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天气背景下,受鄱阳湖复杂地......
[期刊论文] 作者:傅敏宁,郑有飞,邹海波,刘熙明,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13
利用6h一次的NCEP分析资料和南昌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6 min一次的组合反射率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3日10:00-16:00(北京时)江西西北部幕阜山脉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经过鄱阳湖...
[期刊论文] 作者:郑有飞,刘贞,刘建军,尹继福,吴荣军,,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13
利用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结合气溶胶模式模拟,分析了2011年4月28—30日发生的强度较大的一次沙尘远距离输送过程中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输送特性。结果表明,此次沙尘过程有两个源区,分别为......
[期刊论文] 作者:邢婷,郑有飞,朱勇,王连喜,黄玮,, 来源:气象与环境科学 年份:2013
介绍了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云南风能资源评价历程、分布特点和风电开发建设情况。总结了云南有关风电场选址、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功率预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