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鲜娇,邱德全,, 来源:北京水产 年份:2007
用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口服和直接浸泡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两种方式处理对虾,9天内,实验组对虾的死亡率较弧菌对照组低66.7%,实验组对虾的组...
[期刊论文] 作者:谭龙艳,邱德全,,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目前,针对传统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中出现的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亟需寻找一种新型的替代药物。噬菌体对治疗病原菌感染的多种优越性,成为抗菌新药研究开发的新热点和理想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刘文珍,邱德全,,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对凡纳滨对虾注射浓度为1×10^5、1×10^6、1×10^7mL^-1的溶藻弧菌悬液,在注射后4、12、24、48、72和120 h于腹血窦取血,测定其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
[期刊论文] 作者:贺美,邱德全,柏仕杰,,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利用米曲霉把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转化条件为:液体发酵,pH6,30℃,利用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与玉米芯培养基两步发酵。菌种采用两步活化法,将经综合马铃薯培养基培养48h的米曲霉加入至......
[期刊论文] 作者:邱德全,杨士平,邱明生,, 来源:渔业现代化 年份:2007
通过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得到携带WSSV病毒的凡纳滨对虾,它们由0.05 mg/L氨氮水体进入不同氨氮浓度水体,在7 d内,1.75 mg/L,2.25 mg/L,3.00 mg/L氨氮水体内个体发生病毒...
[期刊论文] 作者:周鲜娇,邱德全,刘文珍,, 来源:渔业现代化 年份:2007
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对虾心率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造成对虾在温度变化后易发病的原因。对虾心率与水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516),温度越低,心率值越小;水温从28℃降至18℃......
[期刊论文] 作者:蔺红苹,邱德全,谭龙艳,, 来源:渔业现代化 年份:2007
研究在水体使用噬菌体对感染病原菌对虾的治疗效果。在水体使用浓度分别为1×10^6,1×10^5,1×10^4pfu/mL的噬菌体对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进行生物防治实...
[期刊论文] 作者:邱德全,蔺红苹,谭龙艳,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2007
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最适pH值为8,最适温度为35℃,60℃以上高温下迅速失活;对紫外线敏感;对乙醚、氯仿有抗性。细菌的培养时期对裂...
[期刊论文] 作者:蔺红苹,邱德全,谭龙艳,, 来源:水产科学 年份:2007
从患病的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了一株致病菌。对该菌进行了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确认该菌为副溶血弧菌;该菌在第6 h就进入对数早期,对数期一直持续到22 h;用该菌腹腔注射小白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