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辛晓敏, 来源:黑龙江医学 年份:2003
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成长的过程 ,就是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 ,及转归、监控过程等方面的一个发展历程。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肿瘤、遗...
[会议论文] 作者:辛晓敏, 来源: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资料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耿美容,辛晓敏,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动态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48),随机选择6h内急性心肌...
[期刊论文] 作者:耿美容,辛晓敏,关秀茹, 来源:黑龙江医学 年份:20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AMI例患者(均于6h内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溶栓后2、4、24、48h测定凝血因子Ⅱ时...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春艳,关秀茹,辛晓敏,周涛,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路娟,辛晓敏,李群圣,关秀茹,路芳, 来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年份:200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诊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形式,将实验诊断课中用语言难以讲授的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降低了教师讲课的难度,活...
[期刊论文] 作者:辛晓敏,李洁,关秀茹,王琳琳,孙蕾,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中凝血酶原片段 1+2 (F1+2 )、凝血酶 抗凝血酶 复合物 (TAT)和D 二聚体 (D 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
相关搜索: